【爱历史】乾隆八年“最热夏天”,当时到底有多热?看他发的圣旨就明白了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温带气候 , 四季分明 , 春天温暖 , 夏天炎热 , 秋季凉爽 , 冬季严寒 。 近几年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 我们的夏天是越来越热了 , 几乎到了离了空调都活不下去的地步 。 很多人都开始怀念过去 , 觉得在全球变暖现象还没有那么严重时 , 夏天还没有那么热 。
但这个就纯属是给过去加上了一层怀旧滤镜 , 夏天极端炎热在过去也时有发生 , 就是古代也不能免俗 。 乾隆八年的夏天 , 号称“最热夏天” , 一点都不比现代夏天的炎热逊色 , 甚至热死了很多人 。 到底有多热 , 可以从他发的圣旨中明白 。
【爱历史】乾隆八年“最热夏天”,当时到底有多热?看他发的圣旨就明白了
文章图片
古代避暑方式
现代大家有电风扇和空调 , 靠着这两项现代科技在夏天续命 , 那么古代人没有这些科技 , 他们的夏天都是怎么过的 , 难道都是硬抗过去的吗?非也非也 , 可不要小看了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 。 事实上 , 早在很久以前 , 我们的古代人民就有了在夏天用冰的经验 。
当时人们没有现在的大规模制冰手段 , 然而只要思想不滑坡 , 方法总比困难多 。 古代人民灵机一动 , 既然不能制冰 , 那就藏冰 。 于是 , 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就在冬天去河湖中收集切割干净冰块 , 储藏在阴凉低温的地窖中 , 以备来年夏天使用 。
售卖冰块的商业很早就发展起来了 , 但不幸的是 , 冰块造价还是比较贵的 , 普通老百姓无法尽情使用 。 同时 , 高温还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制约 , 给劳动人民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 很可能颗粒无收 。
然而就如施耐庵在《水浒传》里的那首诗写的一样:“赤日炎炎似火烧 , 野田禾稻半枯焦 。 农夫心内如汤煮 , 公子王孙把扇摇 。 ”农民在酷热中焦急归焦急 , 王公贵族就又不一样了 。
【爱历史】乾隆八年“最热夏天”,当时到底有多热?看他发的圣旨就明白了
文章图片
首先 , 天气再热 , 老百姓也要下地 , 照看庄稼 , 为自家生计考虑 。 贵族们则没有这一烦恼 , 他们受农民供养 , 却也不必受那些繁难 , 酷暑中正好乘凉歇息 , 寄予诗情 , 十分惬意 。
老百姓用不起的冰 , 对他们来说就是唾手可得 。 根据清朝相关记载 , 北京附近至少有10座专门储藏冰块的地方 。 这些冰窖还都不是商业性质的 , 而是归皇家所有 , 为了满足皇室的需要而建立运转的 。
这些在冬天收藏起来的冰块 , 到了夏天就派上了用场 , 放入冰鉴中 , 再配上仆人扇扇子 , 也算是人力空调了 。 这些个奢侈享受 , 对老百姓来说 , 那时做梦都不敢想的 。 可想而知 , 古代因为酷暑而死的人里 , 也压根不会有这些王公贵族 。
【爱历史】乾隆八年“最热夏天”,当时到底有多热?看他发的圣旨就明白了
文章图片
乾隆下诏
公元1743年 , 也就是乾隆八年 , 乾隆皇帝时年32岁 , 他下了一道圣旨:“谕、京师自五月杪以来 , 天气亢旱 , 且溽暑炎蒸 , 甚于往岁 。 明细上天垂象以示儆 , 朕夙夜忧惕 , 莫释于怀 。 皆因朕躬之阙失 , 或用人行政之失宜 。 ”
从诏书中我们可以得知 , 从乾隆八年五月份开始 , 北京城就开始进入高温天气 , 比往年的夏天都要炎热 , 十分异常 。 而乾隆则认为这是上天给出的警示 , 自己昼夜思考 , 感觉是因为用人不当 , 行政失察导致的这次天灾 。
这道圣旨里的用词可以说是很激烈了 , 几乎都有罪己诏的意味了 。 罪己诏可不是闹着玩的 , 古代皇帝作为国家权威的象征 , 很好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 更何况是向天下人昭告这一点 ,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次酷热的后果之严重 , 逼得乾隆都出来承认错误了 。
【爱历史】乾隆八年“最热夏天”,当时到底有多热?看他发的圣旨就明白了
文章图片
古代皇帝大多都要搞天人感应 , 真龙天子那一套 。 这有利也有弊 , 虽然可以利用民众的迷信心理获得支持信任 , 但是也会因为民众的迷信 , 而被迫对一些人力不可控的天灾负责 。
民众很容易把惨烈的自然灾害解读为天子不够贤明 , 皇位要换人坐的信号 , 那在任的皇帝就倒了大霉了 。 所以为了缓和百姓的情绪 , 乾隆就自己主动出来认领莫须有的责任了 。 古代皇帝都是深居皇宫之中 , 和老百姓天然就有着隔膜 , 而且当时通讯手段也比较落后 , 不可能真正地了解民生 。 能达到惊动皇帝的地步 , 那一定都是相当猛烈的天灾 。
那年的高温遍及全国 , 极其可怕 。 山西地方志中的记载 , 直接把乾隆八年的夏天成为了“热灾” 。 在记载中 , 这次高温可以说是百年不遇 , 老百姓作为社会底层 , 受到了最直接的影响 , 很多人在路上走着走着都被晒死了 。 而天津的地方志中 , 更是用“人多热死”这惨烈的四个字 , 来描述当时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