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300吨人民英雄纪念碑原石开采遇困,村民支招:可去崂山请一神人

1949年9月30日 , 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天 , 毛主席在天安门前庄严宣读:
“三年以来 ,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 ,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 从那时起 , 为了反对内外敌人 ,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 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随后 , 毛主席拿起铁锹 , 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在的地基培了第一锹土 。
毛主席手拿铁锹在培土
自此 , 北京地标性建筑物 , 为中国人民幸福慨然就义的英魂们的栖身之所——人民英雄纪念碑 , 便宣告开始建造 。
因其非凡的象征意义 , 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敲 , 力求做到最完美 。 其中 , 作为纪念碑主体的石料更是地质专家们精挑细选所得 。
自1952年5月10日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 , 光是选石料的过程就花了三个多月 。
因为我国南北、东西跨度较大 , 不同地方地质特点不同 , 石头的特点也相差甚远 。 这使得在天南地北的无数石料中选出最合适的变成了一件更难的事情 。
【历史故事】300吨人民英雄纪念碑原石开采遇困,村民支招:可去崂山请一神人
文章图片
常见的石料——大理石、砾岩、花岗岩等 , 我国不同石材产区均有质量、颜色、特点不同的石料出产 。
负责选材的地质专家们当然不会乱选一气 , 他们心中是有相当高的标准的:要坚固 , 耐风雨侵蚀;要美观 , 色泽柔和;还有一条是要足够大 , 由小石头拼接而成的碑身绝对没有一整块大石头来得好看 。
可供挑选的范围广 , 给的标准又高 , 挑选的难度自然就升高了 。 在炎炎酷暑中 , 地质专家们在全国各地考察了足足三个多月 , 不断比对不同石料的特性 , 记录下那些比较符合条件的石料 。
经过三个多月的忙碌 , 在他们面前剩下的石料越来越少 。 最终在诸多石头中脱颖而出的 , 是山东省青岛市浮山金顶上的一块巨石 。
浮山
听说过浮山的人可能比较少 , 但崂山绝对是鼎鼎大名 。 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的崂山的西侧有九座山峰 , 其中之一便是浮山 。
浮山的石料质量是出了名的高 , 济南和青岛的纪念碑也曾经在这里开采 , 后来的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的纪念碑石料同样出自浮山 。
按照专业人士的说法 , 浮山花岗岩的硬度极高 , 抗风化、耐酸碱度极强 。 二氧化硅石英占70%以上 , 含铁量则比较低 , 孔隙率也低 , 这意味着石头内的金属成分不易被氧化 , 含铁量少则不会泛铁锈 。
文字工作者的形容则更具美感一些 。 当年承担采访采石人物的顾广援这样描述青岛浮山花岗石:“质地坚固耐久 , 能抗风雨的侵蚀 , 磨光以后,浅焦糖色而又带黄色的底子 , 并有黑花和白花衬托 , 色泽极为柔和和光润 , 石上水晶沫发着闪光 , 晶莹闪耀 。 ”
【历史故事】300吨人民英雄纪念碑原石开采遇困,村民支招:可去崂山请一神人
文章图片
除石头本身质量好外 , 这块石头能够杀出重围 , 最重要的是它够大 。 当考察队的专家们走上浮山山顶时 , 意外发现这里竟是一块十分广阔的平地 , 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山岩 。
专家们惊喜非常——这样的地形意味着 , 他们脚下很有可能是一块规模非常巨大的石头 。
考察队成员们连忙用专业工具忙了起来 , 他们首先测了石头的材质 , 确定山顶是质量非常好的花岗岩;紧接着便是散开来收集有关石头全貌的数据 。
测算的结果全都是好消息 , 这块位于山顶的石头 , 竟真的是非常大的一块“镶”在了山上:长15.3米 , 宽3.55米 , 厚2.1米 , 重量约为三百吨 。
经过科学分析 , 考察队认定 , 这块石头用来建造纪念碑 , 绝对绰绰有余!
【历史故事】300吨人民英雄纪念碑原石开采遇困,村民支招:可去崂山请一神人
文章图片
这边考察队的任务完成了 , 青岛的人们也都非常骄傲家乡的石料将被选作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材料 , 但有一个现实的问题不容忽略——位于山顶的巨石 , 开采出来的难度可是相当大的 , 完整开采出来 , 就更考验手艺了 。
《历史的丰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往事》中这样记载了采石的过程:“1953年3月,一则开采碑心石的通知下达到青岛料石场 , 工人们都很激动 , 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 虽然当时石料开采的条件较差 , 但心中怀着比石头更加坚硬的信念 , 他们就像蚂蚁啃骨头一样 , 一锤一锤、一凿一凿 , 硬是把一整块重达三百多吨的花岗岩开采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