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东府那些即将消失的老称呼 陕西东府西府

作者:玄空飞
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 , 就知道我们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 文明古国 。那礼仪从何讲起呢?小的时候 , 就听大人讲 , 不管做什么还是称呼人都要 讲“礼”字 , 也就是我们常说都要讲礼貌 。当我们大呼小叫 , 对人不礼貌的时候 , 在一边数落我们的同时 , 老人们就讲她们以前对于陌生人或者亲戚朋友 , 不管长辈还是晚辈 , 都有一套特定的称呼 , 都不会直呼其名 。到现在来说有一些称呼小时候虽然经常听到 , 但是也并不知道真实意味着什么 , 现在回想起来 , 发现很多的老的称呼都已经基本消失了 , 有的也即将消亡 。

陕西东府那些即将消失的老称呼 陕西东府西府

文章插图
民国商人
在很小的时候 , 就听家里人讲兴镇街上有个叫王达的老人家与我的爷爷交好 , 几十年来我一直都以为人家姓王名达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他到我家来找我爷爷 , 看着他矮小瘦削的身材 , 留着一把山羊胡子 , 我还在想这么小个子的老人家还叫王达 , 真没想通 。直到数十年后 , 才知道“达”是我们当地人对于街面上做生意人的一种敬称 , 人家自然有名字 , 王达是人们对他一种尊称 , 相当于王先生或王掌故这样的称呼 。至今在四川的甘孜康定一带的老藏民中还习惯把汉人称呼为李达 , 王达之类 , 就是当年持续数百年下四川跑康区的陕西商人留下的印记 。众所周知 , 在陕西以及西北一带 , 人们都习惯把父亲称呼为大 , 只不过到现代 , 人们追求时髦 , 觉得叫大太土了 , 孩子都把父亲称呼为爸 , 大的称呼也只有在老一辈的人中还存在 。而把这些生意人称呼为“达” , 应该只是人们的一种尊称 , 并没有父亲的意思在里面 。在李顺行老师的《西门里》小说中 , 将“达”解释为通达 , 做生意的人思想通达 , 处事平稳 , 所以人们都不直呼其名 , 以某达称之 , 这也算是个解释 。
陕西东府那些即将消失的老称呼 陕西东府西府

文章插图
民国老道
除了“达”这个称呼外 , 人们把一些人物不便于称呼辈分 , 或者对于一些出家人 , 不知其名号 , 只能以“师”称之 , 如“王师”“李师” , 这称呼中有师傅的意思 , 也有长者 , 老师的意味在里面 , 不同场合 , 不同人物 , 品味起来意义不同 。比如我们在学校 , 校长和老师将学校烧水打铃的校工一般不直呼其名 , 都以“某师”称之 , 学生也是跟着这样叫 , 比如我们坡头初中之前做饭的我们称之为“张师”、“徐师”、“费师”等 。另外对于寺庙中一些出家人 , 法名往往由于生涩 , 并不广为人知 , 人们往往也以“某师”称之 , 比如我们村的庙中道人 , 没有人知道他的道号 , 大人小孩都知道他姓方 , 所以大家都只是喊他“方师”老汉 。还有以前在蒲城北庙中有一李姓老道 , 医术超群 , 救人无数 , 周边的人都以“李师”称之 , 包括在县志的记载也是留下了“李师”两个字 , 道号姓名什么的 , 就无从查找了 。
另外 , 小的时候经常会听老人讲 , 媳妇对于家里的侄子侄女妹妹们 , 都有专有的称呼 , 不能直呼其名 , 以示尊重 。比如大侄子会被称呼为“大相” , 二侄子被称呼为“二相” , 等等 。推测应该是古语“相公”的简称 , 在现在秦腔的传统曲目中仍把年轻公子尊称为相公 , 相当于现在的先生一类的称呼 。
陕西东府那些即将消失的老称呼 陕西东府西府

文章插图
秦腔中的“相公”
记得村里有位老嫂子 , 小时候经常听她讲她年轻时候闹的笑话 , 她们婆家的大侄子 , 家里的大人们让她称呼人家为“大相” , 当时已经解放了 , 她作为妇女队长去区上开会 , 正好她大侄子在区上工作 , 她进门就看到了 , 就喊了一声“大相” , 逗的周边的工作人员哈哈大笑 , 他侄子也闹了大红脸 。后来每次她来他都要躲着 , 一看到她来了 , 工作人员就打趣她侄子 , 你家“大相”又来了 。搞的她后来再也不好意思喊人家“大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