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隋朝有一糊涂大臣,传口谕忘内容跑回去问皇帝,皇帝不怒反喜:赏

中国古代王朝中 , 有不少贤才、猛将因为功高震主 , 而引来皇帝的猜忌、防范 , 甚至杀害 , 可其中也有很多懂得收敛锋芒的大智若愚之人 。
隋朝时期的牛弘就是这样一个典范 。
牛弘身上有怎样的故事呢 , 他又怎么会成“大智若愚”的典范呢?
【历史故事】隋朝有一糊涂大臣,传口谕忘内容跑回去问皇帝,皇帝不怒反喜:赏
文章图片
01年少仕途有为
公元545年 , 牛弘出生在安定鹑觚(今甘肃省灵台县一带) 。
牛弘的降生使得家中众人十分喜悦 , 看着襁褓中不哭不闹的牛弘 , 身为朝廷官员的父亲动了心思:“我儿行为如此不一般 , 会不会以后会有大造化?”
为了确定自己的想法 , 牛弘的父亲请来了一位算命先生 。
在算命先生为牛弘看相后 , 他的面色一变 , 说道:“此子日后定当富贵 , 可好生教养 。 ”
得知“答案”后 , 牛弘父亲欣喜不已 , 送走相士后 , 嘱咐众人照顾好牛弘便去了前堂为儿子规划未来 。
此后 , 父亲在下朝之余 , 时常回来到牛弘院里教授知识 , 而当牛弘到了一定的年纪 , 父亲请来了一位大能作为他的教书先生 。
【历史故事】隋朝有一糊涂大臣,传口谕忘内容跑回去问皇帝,皇帝不怒反喜:赏
文章图片
牛弘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 小小年纪便博览群书 , 并对其中内容有自己的见解 。
随着牛弘一日日的长大 , 他也到了及冠之时 。
及冠后 , 牛弘凭借祖上荫庇走上仕途 。
入官场后 , 牛弘的才能得到了发挥 , 并且因着博学多闻官职一升再升 。
公元581年 , 北周皇帝让位当朝丞相杨坚 , 隋朝立国 。
隋文帝登基后励精图治 , 前朝一众贤人能士皆被保留了下来 , 当时在朝中已颇负声望的牛弘自然也得到了重用 。
隋朝开皇初年 , 牛弘官至秘书监 , 统管朝中典籍书册 , 可这一份工作却不是一份“好差事” 。
【历史故事】隋朝有一糊涂大臣,传口谕忘内容跑回去问皇帝,皇帝不怒反喜:赏
文章图片
因为长期战乱的缘故 , 许多典籍史册在战火中遗失或损坏 。
该怎么办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呢?
牛弘为此烦不胜烦 , 最终 , 他也想出来一个好主意:号召所有子民进献典籍文策 , 充实朝廷文库 。
打定主意后 , 牛弘在上朝之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
隋文帝听后十分赞同 , 随即大手一挥 , 传令道:凡隋朝子民 , 献书一卷者 , 可得织布一匹 。
此后 , 前来献书的民众络绎不绝 。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 , 短短的时间内 , 朝廷文库藏书量就已翻了一倍 。
后来 , 为表彰牛弘提议民间献书有功 , 隋文帝将其封为奇章郡公 , 赏食邑1500户 。
【历史故事】隋朝有一糊涂大臣,传口谕忘内容跑回去问皇帝,皇帝不怒反喜:赏
文章图片
隋朝文库藏书得到了充实 , 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书籍典册的划分不明确、类目繁杂 。
为了解决问题 , 牛弘创造出一种名为“五厄论”的藏书方法 , 精简了藏书流程 。
因着牛弘一系列的贡献 , 他成了隋文帝身边的大红人 。
其实 , 牛弘不仅仅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 , 他还是其他大臣面前的红人 , 这还要从牛弘的礼乐法制造诣说起 。
02礼乐法制造诣颇深
早年间 , 牛弘便对礼乐法制尤为感兴趣 , 所以他也曾下过功夫 , 将这方面研究非常通透 。
仁寿二年 , 隋朝皇太后去世 , 皇帝在朝堂上命重臣处理好此事 。
【历史故事】隋朝有一糊涂大臣,传口谕忘内容跑回去问皇帝,皇帝不怒反喜:赏
文章图片
皇家葬礼不可不重视 , 可是 , 朝中大臣虽多 , 但研究此类礼法的人寥寥无几 。
于是 , 各个大臣再三推诿 , 在皇帝即将大怒之时 , 当朝权势杨素说:“牛先生是老学究 , 丧葬之事 , 要交给您来办了 。 ”
话罢 , 杨素看向牛弘 , 而牛弘也明白事情的重要 , 便没有推辞 , 接下了这一差事 。
不久之后 , 一切礼仪、流程全都被布置妥当 。
皇太后葬礼时 , 全程没有出现任何的疏漏或者瑕疵 。
此事完成后 , 大臣们纷纷夸赞 , 就连素来心高气傲的杨素也不由得道:“礼乐制度都在您这里了 , 我们是赶不上的!”
此后 , 大臣们将牛弘视成“大红人” , 对牛弘极其恭敬 。
当然 , 大臣会有如此的想法不单单是因为牛弘处理事情周到 , 更是因为牛弘能使权贵“低头” 。
【历史故事】隋朝有一糊涂大臣,传口谕忘内容跑回去问皇帝,皇帝不怒反喜:赏】上文说过 , 杨素素来心高气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