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刘禅并非昏聩无能之辈,他在蜀国的无为而治是用人不疑的贤主政治

乐不思蜀的刘禅并非昏聩无能之辈 , 他在蜀国的无为而治是用人不疑的贤主政治 , 在政治生活中完全是一个宽仁大度且张弛有度富于机变的帝王 。 蜀国亡国自有其先天不足的客观形势 , 主观努力无力回天 , 刘禅不应该负主要责任 , 反而在亡国的危急关头勇于承担责任 , 屈己爱民 , 得到时人的尊敬与蜀地人民的怀念 。 蜀汉后主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 这一形象滥觞于嬉笑自若地应对“此间乐 , 不思蜀” 。
【爱历史】刘禅并非昏聩无能之辈,他在蜀国的无为而治是用人不疑的贤主政治
文章图片
然而若从实际情势来看 , 刘禅一介降虏不啻置身刀俎之鱼肉 。 面对司马昭杀机重重的试探 , 身陷巢穴的刘禅若不能释除疑忌 , 顷刻间即有杀身之祸 。 此前蜀旧将姜维发动的复蜀兵变刚刚被扑灭 , 刘禅太子刘璿就在兵乱中被杀 , 蜀宫人亦被赐魏将无妻者 , 形势早已风声鹤唳 。 正因洞悉司马昭用意 , 刘禅才矫饰以昏聩 , 司马昭宽心之余以胜利者自负的口吻对近臣贾充说:“人之无情 , 乃可至于是乎!”充曰:“不如是 , 殿下何由并之 。 ”
【爱历史】刘禅并非昏聩无能之辈,他在蜀国的无为而治是用人不疑的贤主政治
文章图片
予智予雄的君臣俨然一幅以己度人的嘴脸 , 左右更是一片哄笑 。 一千多年之后的明代学者于慎行揭示了刘禅的机敏:“刘禅之对司马昭 , 未为失策也 。 ……思蜀之心 , 昭之所不欲闻也……左右虽笑 , 不知禅之免死 , 正以是矣 。 ”实际上 , 后世加于后主刘禅待厘清的误会尚有很多 , 刘禅这一历史人物有重新定位的必要 。 危急关头 , 刘禅轻轻一句“乐不思蜀”即从容化解 , 说明这位在位41年之久的帝王不无政治机变 。
【爱历史】刘禅并非昏聩无能之辈,他在蜀国的无为而治是用人不疑的贤主政治
文章图片
若细致推敲其有关史迹 , 更不难发现刘禅殊非庸主 。 后人多病诟刘禅的无所作为 , 笔者认为这种看法失于简单化 , 应当看到其特有的权力运作模式在当时的环境下自有其历史适应性 。 先主临终举国托孤于诸葛亮 , 并遗诏刘禅父事诸葛亮 , 即已奠定了身后的权力格局 。 刘禅君臣不过是执行了这种安排 , “政由葛氏 , 祭则寡人” , “政事无巨细 , 咸决于亮” , 刘禅掌控帝权而不干预具体事务 。 天下二十州蜀仅据二州 , 此前又刚刚经历两次大败 , 内部又有少数民族叛乱 , 十七岁的刘禅所以垂拱而治 , 正是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的适应性选择 。
【爱历史】刘禅并非昏聩无能之辈,他在蜀国的无为而治是用人不疑的贤主政治
文章图片
在蜀国君臣稳定的权力运作模式下 , 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历任重臣执政 , 朝廷内部鲜有倾轧 , 这样的气象就与魏吴“高平陵事件”、诸葛恪一类诛屠重臣形成鲜明对比 。 刘禅曾研读申韩 , 自然明白“臣有其劳 , 君有其成功”的政治玄机 , 蜀境“田畴辟 , 仓廪实 , 器械利 , 蓄积饶 , 朝会不华 , 路无醉人”这固然是诸葛亮的功劳 , 可也是刘禅的政绩 。 蜀国君臣关系所以和谐 , 与刘禅弛张有度的帝王之术不无关系 。 清儒袁枚对后世误褒孔明而妄讥后主深恶痛绝 , 明白指出“孔明之贤 , 即后主之贤也” , “人君之道无他 , 用人而已;用人之道无他 , 勿疑而已 。
【爱历史】刘禅并非昏聩无能之辈,他在蜀国的无为而治是用人不疑的贤主政治
文章图片
【爱历史】刘禅并非昏聩无能之辈,他在蜀国的无为而治是用人不疑的贤主政治】要非后主之贤不及此 。 ”刘禅对重臣的尊信经得住历史的考验 。 诸葛亮之死 , 刘禅伤悼“肝心若裂” 。 李邈在诸葛亮死后挑拨君臣关系 , 刘禅被激起少有的一怒 , 毫不姑息地将其下狱处死 。 刘禅对臣下素以仁厚著称 , 所下诏令情文并茂感情真挚 , 如追谥赵云:“云昔从先帝 , 功绩既著 , 朕以幼冲 , 涉涂艰难 , 赖恃忠顺 , 济于危险 。 ”魏将夏侯霸降蜀 , 后主因其父夏侯渊殁于定军山一役而对其谆谆抚慰“卿父自遇害于行间耳 , 非我先人之手刃也 。 ”寥寥数语即冰释前嫌 , 又指着儿子介绍“此夏侯氏之甥也 。 ”更令人如沐春风 。 周寿昌曰:“后主能作此语 , 亦复非常 。 ”晚期虽放纵黄皓 , 也只视其为“趋走小臣” , 并未轻信其谗而肆行诛虐 , 加之时间不长 , 于时局危殆的直接影响应该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