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植树情结 苏轼为妻子种的树

文|郑学富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植树节,植树造林的传统却早已有之 。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有关于植树的记载 。在如今的一些著名旅游景点,我们还能看到古人种植并生长至今的古树,如5000年树龄的黄帝手植柏、仓颉手植柏,2600年的老子手植银杏,1300年的李白手植银杏等等 。
历朝历代的诗人不仅喜爱植树,还留下了许多植树诗 。其中,文采斐然的苏东坡不仅是文学家和政治家,还是一位“绿化大师” 。他曾在多地任职,每到一地都不忘植树,为后世留下了不少人文景观 。
凤翔东湖柳
嘉祐六年(1061),朝廷任命苏轼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这是他走上仕途后第一次赴地方任职 。
24岁的苏轼被任命为太守的助手,可以说是春风得意 。苏轼协助太守尽职处理政务,体察民情,治理水灾,减轻赋税,样样干得都很出色 。作为文人雅士,苏轼在工作之余常到凤翔四处游玩,饮酒赋诗 。苏轼老家巴蜀之地,山清水秀,“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 。一人在外,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好在城东有饮凤池,“入门便清奥,恍如梦西南”,每到此游览都有回到家乡的感觉,所以苏轼有了治理饮凤池的打算 。
据《凤翔县志》记载,到任第二年苏轼就带领民众疏浚水池,开渠引城西北的凤凰泉水注入池内,在池中种植莲藕,在岸上栽植柳树,建亭修桥,筑楼成阁,并改名为“东湖” 。每到夏季,湖内荷叶田田,莲花怒放,岸上亭台水榭,垂柳依依 。苏轼在其《凤翔八观》中把东湖作为一景,写道:“蜿蜒苍石螭,蟠拏据湖心 。倒腹吐流水,奔注为重深 。清风荡微波,渺渺平无音 。”

苏轼的植树情结 苏轼为妻子种的树

文章插图
苏轼东湖植柳带了个好头,后来历任官员、名人雅士多在此栽植柳树,作诗吟诵,岸边柳树成荫,枝叶婆娑,成为东湖一大景观 。当地人称“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为“凤翔三绝” 。现在人们为纪念苏轼在东湖岸边立石碑一通,上书“东坡植柳处” 。
西湖苏堤春晓
元祐四年(1089),苏轼任杭州太守,这是他第二次来杭州任职,与上次不同,这次是杭州的“一把手” 。可是苏轼刚到任,就遇上杭州大旱,饥馑瘟疫一起发生 。苏轼向朝廷请求,减免本路上供米三分之一,又得到赐给剃度和尚的度牒,换成大米来救济饥饿的百姓 。此时的西湖由于长期得不到治理,杂草丛生,湖水干枯,葑田已占西湖之半,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上任第二年,苏轼上书朝廷,要求疏浚西湖 。凭着朝廷给他的100道僧人“度牒”,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募民开湖,花了20多万人工清除湖中杂草,挖走淤泥,并废物利用,用杂草和淤泥筑起了一条长堤 。《宋史·苏轼传》记载:“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 。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 。每逢阳春三月,堤上绿柳如烟、红桃如雾,游人漫步堤上,看晓雾中西湖苏醒,岸上花红柳绿,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心旷神怡,称之为“苏堤春晓” 。苏轼有诗描写道:“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急昌丰 。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云空 。”
苏轼的植树情结 苏轼为妻子种的树

文章插图
清董邦达《苏堤春晓图》
苏堤春晓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南宋时这里为人们常年游赏的地方,尤其是清明节期间游人如织,成为繁华闹市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苏轼为杭州西湖留下了“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问柳花”的醉人景色 。
定州东坡双槐
元祐八年(1093)九月,苏轼任定州太守 。他到定州任职尽管仅有半年时间,却留下了许多勤政爱民的业绩:整顿军纪、疏通民意、引进稻种、整编秧歌,当然也少不了植树造林 。
在北方的树木中,苏东坡最喜槐树,这种树木质坚实,枝叶茂盛,夏季花香满园,清雅宜人,严冬季节耐寒抗雪 。苏轼曾有《槐》诗云:“忆我初来时,草木向衰歇 。高槐虽经秋,晚蝉犹抱叶 。淹留未云几,离离见疏荚 。栖鸦寒不去,哀叫饱啄雪 。破巢带空枝,疏影挂残月 。岂无两翅羽,伴我此愁绝 。”
苏轼的植树情结 苏轼为妻子种的树

文章插图
正因为苏轼喜爱槐树,他在定州文庙前院亲手栽种了两棵槐树 。这两棵槐树东西并立,历经近千年而不衰,被称为“东坡双槐” 。春夏时节,枝繁叶茂、浓荫蔽日,茂密的树冠直径都在10米开外,似两个巨大的绿色伞盖,阵阵槐花清香时而袭来 。居东者树根凸露,如巨大的龙爪匍匐于地,躯干粗大,五六个人手拉手不能合围 。居西者躯干分裂成板条状的两部分各向东西,中空,七八岁的小孩在里面可卧可立 。《定州志》记载,“东者葱郁如舞凤”,“西者虬枝如神龙”,因此又叫“龙凤双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