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潼关之战中,唐玄宗为什么要催促哥舒翰出战?起因竟是一封假情报

潼关 , 是向西前往长安的必经之路 , 也是守护长安的最后一道屏障 。 因此 , 潼关的战略位置对于长安来说 , 十分重要 。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 , 安禄山在范阳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正式起兵反唐 。
短短一个月间 , 安禄山所率领叛军就以破竹之势席卷大江南北 , 并轻而易举拿下了唐朝东都洛阳 , 兵锋直指潼关 。
如果潼关一旦被攻克 , 通向长安的门户便会大开 , 叛军便可轻而易举地进入长安 。 到时候 , 后果不堪设想 。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 , 承平日久的唐玄宗终于慌了神了 。
在叛军的一步步逼迫下 , 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精明无比的帝王早已丧失了原有的判断力 。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 , 他一再听信谗言 , 在最紧要关头临阵斩将 , 自毁长城 , 最终将一个繁荣富庶的大唐王朝带入了深渊 , 亲手终结了他所创造的“开元盛世” 。
【爱历史】潼关之战中,唐玄宗为什么要催促哥舒翰出战?起因竟是一封假情报
文章图片
首先 , 他听从宦官边令诚蛊惑 , 在不加调查的情况下 , 将守护潼关的两位名将——高仙芝和封常清斩首 。
高仙芝和封常清死后 , 唐玄宗准备让哥舒翰顶替高仙芝的兵马副元帅之职 , 领兵八万 , 进驻潼关 , 担负起守护长安安危的职责 。
接到玄宗的命令 , 哥舒翰深知此去没有好下场 。 连高仙芝和封常清这样的人都败给了安禄山 , 自己带着这些仓促招募来的士兵 , 没有经过训练 , 又哪里会是来势汹汹安禄山及其大军的对手 。
因此 , 哥舒翰便以病重为由极力推辞 。
但是 , 自高仙芝和封常清死后 , 大唐帝国已经没有再拿得出手的将领了 。 因此 , 在玄宗看来 , 守护潼关的责任非哥舒翰莫属 。
于是 , 玄宗拒绝了哥舒翰的请求 。
没办法 , 哥舒翰只好硬着头皮 , 带着玄宗为他东拼西凑搞来的二十万乌合之众 , 垂头丧气地进入了潼关 。
有些事还没开始 , 结果便早已注定 。 正如哥舒翰开始时所担心的那样 , 潼关将成了继高仙芝和封常清之后 , 他也绕不过去的鬼门关 。
哥舒翰接手潼关后 , 一心修筑防御工事 , 严防死守 , 从不出战 。 在他看来 , 潼关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 尽管他带着二十万乌合之众 , 可凭借着潼关的天险以及坚固的防御工事 , 安禄山想要打进来也并非易事 。
事实上 , 哥舒翰的做法是对的 。
【爱历史】潼关之战中,唐玄宗为什么要催促哥舒翰出战?起因竟是一封假情报
文章图片
面对前方固若金汤的潼关 , 安禄山命其麾下将领崔乾祐攻打了数次 , 每次都遭到了哥舒翰的顽强抵抗 。 期间 , 他甚至派出了次子安庆绪亲自前去督战 , 但还是徒劳无功 。
面对这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 , 崔乾祐只能干瞪眼 , 安禄山的大军与哥舒翰形成了对峙相持之势 , 数月不能前进一步 。
而此时的局势也对安禄山并不友好 , 就在他受阻于潼关之际 。 郭子仪和李光弼所率领的大军一路节节胜利 , 横扫河北 , 收复了诸多被叛军攻占的失地 。
看到郭子仪和李光弼的一路势如破竹 , 兵锋直指他的老巢范阳 。 此时的安禄山已经萌生退意 , 决定放弃洛阳 , 回师范阳 。
但就在安禄山准备撤退之际 , 潼关却传来了一个令所有唐军将士 , 包括唐玄宗在内的所有人都大为震惊的一个消息——潼关居然被叛军攻克了 。
这令唐玄宗没有想到 , 也令安禄山没有想到 。
就在他安禄山心灰意冷准备撤退之时 , 潼关却被攻克了 。 这个消息让安禄山连日来的郁闷一扫而光 , 取而代之的是比以往更为强烈的自信 。
【爱历史】潼关之战中,唐玄宗为什么要催促哥舒翰出战?起因竟是一封假情报
文章图片
那么 , 潼关这座天险是如何被叛军攻克的呢?导致这件事的罪魁祸首就是唐玄宗与杨国忠 。
众所周知 , 安禄山之所以造反 ,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杨国忠仗着玄宗的宠信 , 一步步逼迫所致 。 因此 , 当安史之乱爆发后 , 朝野上下很多人可谓是对杨国忠恨之入骨 , 纷纷欲杀之而后快 。
当时哥舒翰手下有一名叫王思礼的部下 , 和很多人一样 , 他也十分痛恨杨国忠这个奸臣 。 于是 , 他数次劝谏哥舒翰上表朝廷 , 请求朝廷诛杀杨国忠以谢天下 。
对于王思礼的建议 , 顾全大局的哥舒翰并没有这么做 , 他不想在这个关键时刻看到唐朝内部先乱 。
然而 , 出乎哥舒翰意料的是 , 他这一边以处处以大局为重 , 但杨国忠那边 , 却在处心积虑地对付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