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多个网络问诊平台 视频问诊平台



采访人员体验多个网络问诊平台:同一症状图片诊断结果不同,开的处方也不同;问3个问题就给出结果开处方……


本报讯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线上问诊成为一种新型的问诊方式,其方便、快捷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近日,海南特区报采访人员对多个网上问诊平台进行体验,发现不少平台存在询问内容简单、未认证患者信息也可问诊等问题 。
使用同一张图片问诊,诊断结果不同开具处方也不同
采访人员在手机应用商店输入“网络医生”,搜索出至少20个医疗类别APP 。采访人员下载并登录一款名为“小荷健康”的APP,然后在网上随便找了一张头上出红疹的图片,在该APP上支付问诊费用后开始线上问诊 。线上医生询问红疹是否易破损、数量多不多、有没有结痂、头皮屑多不多等问题后,便得出了诊断结果——毛囊炎,并开出“口服维生素B6片、奥络夫西地酸乳膏外用”的处方 。
随后,采访人员又通过小程序搜索到“春雨医生”,支付6元问诊费用后,用同一张图片配发相同描述文字问诊 。该小程序的线上医生仅询问“平常头皮油腻吗”这个问题,便给出诊断结果:考虑是脂溢性皮炎,并开出“康王洗发水洗头,再外用哈西奈德溶液”的处方,通过诊疗页面的链接可直接购买 。
线上医生简单询问3个问题就开出处方
采访人员先后体验多个线上问诊平台发现,有的平台仅输入姓名、性别、身份证等基本信息,未通过认证,便可进行问诊 。此外,输入错误的患者姓名信息,同样可以进行线上问诊 。
在一个名为“微医健康平台”的微信小程序,采访人员以经常失眠为由开始网上问诊,等待不到一分钟便有一名医生接诊 。该医生简单询问了“患病多长时间”、“是否有其他症状”、“需要什么药物?还是按您的描述开药”等3个问题后,便给采访人员开出了某品牌安神补脑胶囊的处方,并告知一些注意事项,便结束了问诊 。采访人员查询了解到,该品牌安神补脑胶囊属于处方药 。
采访人员通过搜索打开了一个名为“i未来医生”的微信小程序,家庭医生栏目设置在最显现的位置 。采访人员点击购买单次问诊后,通过对话框发送了咨询问题 。对方确认为患者本人就诊后,发过来5个问题,并询问了之前的线上医生给的医嘱用法 。采访人员一一回答后,对方开具了处方,并告知用药注意事项 。随后,采访人员通过该小程序的线上药房,根据家庭医生开出的处方选购了2盒某品牌的阿莫西林胶囊 。采访人员注意到,该药品的购买数量一栏显示,每人最多可购买10件 。
网上问诊是否为医生本人在线回复患者?
采访人员注意到,在微信小程序“i未来医生”的整个问诊过程中,除了开具处方的医师姓名外,问诊医生单位以及开具处方医师的单位等信息,均未有所显示 。此外,在该小程序购买单次问诊,咨询时间为60分钟,跳转进咨询页面后,并不能查看到家庭医生的具体信息 。采访人员通过对话框询问“医生你是哪个医院的”,对方回复称“这里是未来线上咨询,不是某医院或医生……”
那么,对方是医生本人在线回复,还是事先已设置好的自动回复内容?这样的问诊结果是否靠谱?对此,采访人员尝试点击问诊医生的头像,却无法打开 。此外,一旦结束问诊,便无法再查看个人问诊记录 。
提醒:网络问诊虽方便,若是急症容易耽误病情
线上问诊是否靠谱?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曾医生介绍,线上问诊良莠不齐,但也有好的平台,现在也主张慢性病比如生长发育落后、慢性胃炎、内分泌失调等,只要咨询药品剂量或是用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线上问诊可以解决;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用特意去医院排队就诊,省时省事 。“但是,一些急症比如发烧、出皮疹、腹泻等,线上问诊可能没法及时得到治疗 。”曾医生说,作为医生,原则上应该当面为病人望闻问切才能做出准确判断,“而且,只是线上问诊,可能病人说不清楚自己的症状,有些症状也不好描述,急症最好到医院就诊 。”
海口某医院一名医生认为,“网络医生”给出的诊疗意见仅作为参考,不能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建议患者最好到正规医院进行现场诊断,以便准确开具符合自己病情的药物 。”
“网上看病只是根据病人描述病情,凭个人经验和感觉看病,虽然方便,但和医院医生现场问诊是不同的 。因此,网上问诊的误诊率不低 。”该医生表示,只要网络问诊平台的医生有执业医师资格,可以通过其开具的处方购买处方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