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明太祖实录最后一篇:急召朱棣进京而久等不到,朱元璋为何忽然喜形于色而逝?

《明太祖实录》有没有被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修改过 , 估计没有哪一个史学家敢打包票 , 因为越是研究深入 , 就越能发现有些史料是很靠不住的 , 要经过认真考证分析 , 才有一星半点可能去伪存真 , 要知道全部真相 , 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
就连被历代史书修撰者最为倚重的帝王实录、起居注 , 有时候也会出现自相矛盾之处 , 比如我们看《明太祖实录》的最后一篇 , 就会发现那里面有修改的痕迹:朱元璋如果真下令急召第四子燕王朱棣进京 , 又怎么会在没有得到确切消息的时候 , 得知天降大雨就含笑而崩?
【爱历史】明太祖实录最后一篇:急召朱棣进京而久等不到,朱元璋为何忽然喜形于色而逝?
文章图片
按照朱棣起兵“靖难”成功当了明朝皇帝之后的说法 , 是“三十一年闰五月 , 太祖崩 , 皇太孙即位 , 遗诏诸王临国中 , 毋得至京师 。 王自北平入奔丧 , 闻诏乃止 。 ”
《明史·卷五·本纪第五·成祖一》这段记载表明 , 不让包括燕王朱棣在内的诸王回京治丧 , 是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临终遗诏 , 他之所以不让儿子们回京 , 也是有历史原因的:“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 , 多不法 。 ”
朱元璋把功臣宿将屠戮殆尽 , 把兵权交给了儿子们 , 但没想到这帮儿子也不让他省心 , 而他中意的孙子朱允炆 , 又似乎有点过于仁弱 , 根本就镇不住那些手握重兵的叔叔们 。
为了让乖孙子坐稳龙椅 , 朱元璋不让儿子们一窝蜂地赶回京城闹事 , 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 但是我们细看其他明朝史料 , 就会发现这不符合朱元璋的性格:朱元璋对功臣和贪官冷酷无情 , 但是对老婆孩子却是温情脉脉 , 他跟马皇后的感情 , 更是可以作为千古典范 。
【爱历史】明太祖实录最后一篇:急召朱棣进京而久等不到,朱元璋为何忽然喜形于色而逝?
文章图片
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们一向舐犊情深 , 太子朱标外出巡察 , 朱元璋听见打雷 , 马上担心地派使者告诉他注意安全;秦王朱樉在前往西安就藩的路上打了厨子一顿 , 朱元璋赶紧写了一封信六百里加急送过去:“膳 , 立命也 , 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 。 将操膳者视以寻常 , 是不可也 。 若频加棰楚 , 不测之祸 , 恐生于此 。 ”
朱元璋并不关心那厨子该不该打、打没打死 , 他担心的是自己儿子的饮食安全:“你总是揍厨子 , 万一他在你饭菜里下毒可咋办?”
朱元璋从小受尽饥寒之苦 , 所以对儿子都十分呵护 , 这一点 , 很多当父亲的都会有同样的感触:“我吃过的苦 , 不能让我儿子再吃了!”
【爱历史】明太祖实录最后一篇:急召朱棣进京而久等不到,朱元璋为何忽然喜形于色而逝?】这样一个极其重视父子亲情的皇帝 , 是不可能不想见儿子们最后一面的 , 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清朝用了近百年时间编修一部《明史》 , 我们可以说他们精益求精用心良苦 , 也可以说他们对某些重要史实进行了修改——《明史》跟《明实录》有许多矛盾之处 。
【爱历史】明太祖实录最后一篇:急召朱棣进京而久等不到,朱元璋为何忽然喜形于色而逝?
文章图片
《明太祖实录》应该是永乐年间编校完成的 , 因为那其中称明成祖朱棣为“今上” , 也就是“现在是皇帝而当年还不是皇帝” , 《明太祖实录》只能称朱元璋为“上” , 于是《明太祖实录》最后一篇这样记载朱元璋的最后时刻:“乙酉 , 上崩于西宫 。 上素少疾 , 及疾作 , 日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时 。 渐剧 , 乃焚香祝天曰:‘寿年久近 , 国祚短长 , 子孙贤否 , 惟简在帝心 , 为生民福 。 ’即遣中使持符 , 召今上还京 。 至淮安 , 用事者矫诏即还 。 上不之知也 , 疾亟问左右曰:‘第四子来未?’言不及他 , 闻雨降 , 喜形于色 , 遂崩 , 寿七十一 。 ”
从这段记载中 ,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勤政爱民、生死看淡的称职皇帝——这称职是对老百姓来说的 , 功臣宿将、达官贵人可能不会这样想 。
朱元璋之所以含笑而崩 , 是听说老天终于下雨了 。
【爱历史】明太祖实录最后一篇:急召朱棣进京而久等不到,朱元璋为何忽然喜形于色而逝?
文章图片
读者诸君都知道 , 朱元璋驾崩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 , 当时南方遇到了干旱 , 朱元璋心心念念的 , 是老百姓的庄稼能否丰收 。 从这段记载来看 , 老四朱棣来不来跟自己见最后一面 , 似乎不算啥太重要的事情 , 相比之下 , 还是下雨缓解旱情要紧 。
于是在没有看到朱棣的情况下 , 朱元璋抱着丰收的希望喜形于色地离去了 , 他这一走 , 也给我们留下了未解谜团:如果朱元璋真是想让燕王朱棣继位 , 怎么在继位者还没到的情况下关心天气 , 并且毫无遗憾地龙驭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