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东汉末年,四国共存,罗贯中为什么只写三国?

【爱历史】东汉末年,四国共存,罗贯中为什么只写三国?】东汉末年 , 四国共存 , 罗贯中为什么只写三国?
东汉末期 , 三国分裂 , 魏蜀吴三国争霸 , 最终魏国一统天下 , 罗贯中就是以此为参照 , 撰写了《三国演义》 。 实际上 , 东汉末年 , 四大王朝是同时出现的 , 不过在罗贯中的小说里 , 并没有提到 , 所以也没有多少人注意到 , 他就是辽东的辽东政权 , 燕国 。
对于辽东政权 , 知道的人并不多 , 对其东北政权的历史文献也是十分有限的 。 辽东政权只有五十余年 , 是公孙氏执政 , 先后有公孙度 , 公孙康 , 公孙恭 , 公孙渊 , 魏国亡 。
【爱历史】东汉末年,四国共存,罗贯中为什么只写三国?
文章图片
公孙家的势力
辽东的政权 , 就是因为公孙琙的功劳 。 公孙度为了求官 , 与公孙琙不期而遇 , 公孙琙认为公孙度是他的儿子 , 所以对公孙度很是疼爱 , 派他到朝任职 。 董卓上台后 , 公孙度就通过公孙蕤 , 成为了尚书郎 。 可是公孙度刚入朝不久 , 就得罪了一大帮大臣 , 被人诬告罢官 。
公孙度与徐荣相识 , 一见如故 , 徐荣实在看不下去公孙度整天游手好闲 , 就把公孙度推荐给了董卓 , 让他担任辽东郡守 , 董卓虽然有所顾忌 , 但最终还是答应了 。 公孙度因此很高兴地去了辽东 , 为他在辽东的统治打下了基础 。
【爱历史】东汉末年,四国共存,罗贯中为什么只写三国?
文章图片
到了辽东之后 , 公孙度就把心思放在了辽东的治理上 , 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 公孙度确实是个人才 , 他先是收留了大批的难民 。 东汉末期 , 战火四起 , 民不聊生 , 四下逃难 , 饱受战火之苦 , 再加上辽东地域寒冷 , 地处偏远 , 原住民极少 , 正是避难的好地方 , 有了人口 , 便有了大批的劳力 , 经济发展自然没有问题 。
【爱历史】东汉末年,四国共存,罗贯中为什么只写三国?
文章图片
辽东地域广阔 , 物产丰富 , 适宜饲养马匹 , 而战马又是打仗必备之物 , 不但能为日后夺取政权打下坚实的基础 , 而且早期还将战马卖给魏蜀吴三国 。 公孙度正是看出了这一点 , 所以他积极地借助辽东的地利 , 与中原三国并肩作战 , 积累了庞大的财力 , 奠定了日后的独立 。
辽东一带 , 在中原战乱时期 , 曾被视为“世外桃源” , 在公孙度的领导下 , 辽东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 但如果内部稳定 , 就意味着他们有足够的力量和力量来对抗外敌 。
【爱历史】东汉末年,四国共存,罗贯中为什么只写三国?
文章图片
辽东和高句丽接壤 , 高句丽频繁的骚扰 , 公孙度就组织军队与之抗衡 , 辽东军队强大 , 人心凝聚 , 实力不可小视 , 高句丽虽然强大 , 却在辽东大军的围攻下溃不成军 。 从此 , 辽东军心大盛 , 内外皆有 , 形成了一股独大的分权力量 。
四大帝国
但魏蜀吴三国交战正酣 , 三国互相牵制 , 根本没有余力去管辽东 , 辽东又与中原相隔甚远 , 魏蜀吴三国对辽东的重视程度也不高 , 觉得辽东并不可怕 。 公孙度就这样在辽东立下了汗马功劳 , 号东国 。
【爱历史】东汉末年,四国共存,罗贯中为什么只写三国?
文章图片
辽东的势力日益壮大 , 渐渐与魏蜀吴齐名 , 魏国虽与辽东相邻 , 却也不敢轻举妄动 , 生怕腹背受敌 , 辽东也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 生怕被三国所针对 , 所以才会与吴国结盟 , 四国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
直到公孙渊执掌辽东 , 这个平衡才被打破 。 辽东与吴国向来友好 , 吴国对此也很高兴 , 因此册封公孙渊为大燕王 , 并多次向辽东派出使者 。
【爱历史】东汉末年,四国共存,罗贯中为什么只写三国?
文章图片
不过此时三国之中 , 魏国实力日增 , 胜率极高 , 加上辽东仅有魏国 , 公孙渊生怕与吴国过于友好 , 魏国会对他怀恨在心 , 所以就把吴国使者劫了 , 把人头献给了魏国 。 辽东与吴国之间的恩怨 , 由此而生 。
魏国明白公孙渊这一举动的含义 , 却也明白公孙渊的性格 , 不能再用 , 所以想要覆灭辽东 , 公孙渊率先抵抗 , 却被他打得狼狈不堪 。 这时吴国、魏国都对辽东虎视眈眈 , 形势十分严峻 。 魏国最终派兵将公孙渊消灭 , 辽东王朝也就结束了 。
【爱历史】东汉末年,四国共存,罗贯中为什么只写三国?
文章图片
忽视辽东的缘由
辽东 , 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是一个国家 。 首先 , 辽东的建立并不是很顺利 , 而是一种霸主的感觉 。 辽东并无立国的正当理由 , 魏蜀吴三国都是在建立自己的国家之前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 辽东则是以太守为君 。 公孙一族在辽东的势力虽然越来越大 , 几乎达到了一国之力 , 但却没有任何借口 , 就算自己是皇帝 , 也没有任何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