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的军歌 中国古代军歌

中国历代的军歌
中国最早的军歌,应该是《诗经.秦风》的一首《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怎么说没有征衣?我们将同披战袍 。大王已下令集合,赶快准备好兵器,我和你同仇敌忾 。此歌记载是秦国抗击西戎入侵故事,不过唱的只是战前动员的情形,并没有出征作战的内容 。
屈原所作《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开头四句写战士披坚执锐,战车迎敌,短兵相接,很像是一首沙场厮杀的战歌 。然而,它是一首祭歌,祭奠那些为国捐躯的阵亡将士,后面跟着写了战场惨烈景象,“严杀尽兮弃原野”,“子魂魄兮为鬼雄”,这应该不是军歌 。
南北朝的西魏,与草原上的柔然汗国激战不休,柔然国一首大气的军歌传入中原:“茫茫瀚海,亲亲我家 。滚滚尘土,悠悠我穴!朗朗乾坤,男儿热血,浩浩苍穹,佑我柔然!”不过,那是胡人歌的翻译稿 。
唐代诗歌兴盛,当时的诗歌大多数都是能够按着曲调咛唱的,边塞诗最能鼓舞军心士气可作军歌,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不过这毕竟是文人的诗歌,唐朝军队中没有流行起来 。
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曾亲自创作军歌,“至于入阵,不论胜负,马头才转,则众歌齐作 。故凡所斗战,人忘其死,斯亦用军之一奇也”〔《五代史补》〕 。据说此歌能让战士一边高唱一边英勇杀敌,舍生忘死,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战歌,不过其词曲都失传了 。
明代名将戚继光练兵时曾作《凯歌》一首:“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据说,当时戚家军“一唱三和,声震林木,兴逸起舞,上下同情,抵掌待旦,浩然南征” 。
这些古代军营中的歌,最大的问题件就是太“雅”了,很难相信古代那些大头兵能够被这些歌曲歌词感染,即使有也是少数 。
从清朝未年开始,军歌越来越接地气,雅俗共享 。1902年,黄遵宪写了《军歌二十四章》,包括《出军歌》、《军中歌》、《旋军歌》各八章 。歌词大气雄浑,比如第一章:“四千余年古国古,是我完全土 。二十世纪谁为主?是我神明胄 。君看黄龙万旗舞,鼓鼓鼓 。”第二章:“一轮红日东方涌,约我黄人捧 。感生帝降天神种,今有亿万众 。地球蹴踏六种动,勇勇勇 。”但是一口气那么多首歌,文字也不够直白,估计清军士兵没几个会唱 。
1904年,张之洞作《军歌》,第二段为《大帅练兵歌》:“朝廷欲将太平大局保,大帅统领遵旨练新操 。第一立志要把君恩报,第二功课要靠官长教 。第三行军莫把民骚扰,我等饷银皆是民脂膏 。第四品行名誉要爱好,第五同军切莫相争吵 。方今中国文武学堂造,不比市井蠢汉逞粗豪 。各营之中枪队最为要,望牌瞄准莫低亦莫高……”所用曲调即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
清朝末年的军歌主要还是文人创作,虽然都开始强调军纪,歌颂从军的快乐和光荣,一扫千百年来“从军苦”的陈词滥调,但还是对当时军人的义务和责任有点隔靴搔痒 。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列强环视,中国军歌也越来越多,如:
《义勇队》:“执干戈,卫我山河,莫蹉跎天时地利,恃人和 。”
《从军》:“枪在背,刀在腰,壮志不肯消 。”
《女革命军》:“女革命,志灭清,屏弃那粉黛去当兵 。”
《妇人从军》:“天有美人虹,地有少女风,谁云巾帼不英雄?”
最后,直接直白,歌词直指人心,目标明确的战歌出现了: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军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
【中国历代的军歌 中国古代军歌】红军时期的《工农兵联合起来》也是同样直白有力:“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万众一心!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消灭敌人!我们勇敢,我们奋斗,我们团结,我们前进,杀尽那帝国主义反动派的大本营,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工农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