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文章插图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 , 可以追溯至1919年哥伦比亚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当代文明”课程 | 图源:pexels.com
编辑按
2021年12月23日 , 《文汇报》发表题为“‘学霸’的反思!施一公院士:‘如果当时不依照应试教育的思路选择课题 , 也许我可以做更重要的课题’” 。文章中 , 施一公反省自己从1997年到普林斯顿大学做助教教授开始 , 将应试教育的精髓用于科研课题的选择上 , 果真“势如破竹” , 至今已在《科学》和《自然》等顶尖杂志上发表60多篇论文 , “但回头看 , 绝大部分文章虽然在科学研究领域很重要 , 但意义不大 , 因为这些成果无法在科学史上留下重要的影响 。”
他说:“如果当时我不依照应试教育的思路选择课题 , 也许我可以做更重要的课题 。显然 , 有更重要的课题存在 。遗憾在当时 , 我未必敢做 , 甚至想都不会想 。”
施一公1967年出生 , 1985年毕业于河南省实验中学 , 1985-1989年在清华大学本科学习 , 1995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 , 先后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清华大学教授 。2021年12月23日 , 作为西湖大学校长 , 他在上海举办的“2021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工作推进会暨第二届致远学院拔尖人才培养论坛”上发言 , 回顾应试教育对自己科研事业的影响 。
从2000年开始 , 中国诸多综合性大学实施本科生教育改革 , 创建荣誉本科生学院 , 提倡并实践“通识教育”:2001年9月 , 北京大学创办“元培学院” , 这是以老校长蔡元培先生名字命名的本科学院;2005年9月 , 复旦大学成立复旦学院;2004年南京东南大学成立“吴健雄学院”;2010年初 , 上海交通大学成立“致远学院”……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 , 则可以追溯至1919年哥伦比亚大学为本科生开设“当代文明”课程 。历经百年曲折 , 哥伦比亚大学形成了“当代文明”、“人文学”、“现代科学前沿”和“大学写作”等大学本科教育“核心课程” , 并为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等高校借鉴 , 成为世界多所著名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原型 。
“他山之石 , 可以攻玉” 。今天 , 中国高等院校重新重视本科教育 , 《知识分子》专栏作者王丹红撰文介绍哥伦比亚大学百年通识教育的起源、发展、理念和方法 , 以资借鉴 。
故事要从75年前 , 一位年轻的中国留学生破格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说起 。
- 上大学真的有用吗 上大学有用吗?
- 现在的大学生有什么用 大学生有什么用?
- 读到大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上大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 读了大学就真的轻松了吗 上大学后真的就轻松了吗
- 上大学到底有没有用 读大学到底有没有用
- 为什么不能娶属蛇的女人
- 65年属蛇55岁需要注意什么
- 【爱历史】明明纪子妃那么努力,为什么得不到别人的肯定,她怎么就招人恨了
- 【就爱时尚】日本人做客都要脱鞋,为什么他们不怕“脚臭”呢?原因很简单
- 【爱历史】蜀汉灭亡后, 吴国为什么还能硬撑17年? 全因此人坐镇, 名字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