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古代的谥号是怎么来的为何杨广会被评为“炀”这个谥号

《左传》记载:冬十月 , 以宫甲围成王 。 王请食熊蹯而死 。 弗听 。 丁未 , 王缢 。 谥之曰:"灵" , 不瞑;曰:"成" , 乃瞑 。
谥号本身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 但是《左传》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令人发笑的事情,春秋时期 , 商臣听到风声 , 他的父亲楚成王可能想立王子职为太子 , 而要废掉自己 。 但是其实当时传闻并没有得到证实 , 商臣就赶紧把这消息告诉了他的师傅潘崇 , 最后还和他的师傅潘崇一起铤而走险发动了政变 , 逼迫楚成王自杀 。
后来商臣和潘崇在尸体旁边商量给他父亲取什么谥号呢?
商臣对他父亲废除太子之位耿耿于怀 , 就想取"灵"这个字 , "灵"作为谥号不是好意思 , 带有荒唐胡闹、胡作非为等贬义在内 。 谁知道当时楚成王竟然还没有断气 , 听到"灵"这个谥号 , 不愿意就这样死掉 , 睁开了眼睛 。 潘崇最后还是看在这父子缘分上改用了"成" 。
"成"有安民的意思 。 楚成王这才满意地闭上了眼睛 。
【爱历史】古代的谥号是怎么来的为何杨广会被评为“炀”这个谥号
文章图片
一、谥号的来源
关于谥号的来源 , 据史书记载 , 谥号为周公所定 。
帝王将相的谥号在西周时已经出现 , 传统说法谥号出现在西周早期 , 大概可以从《逸周书·谥法解》中周公制谥推测出来 。 不过近代以来 , 也有学者根据金文考释认为其实谥号出现在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 。 那么如果根据对西周青铜器铭文的考证 , 谥法也就是中国的谥号制度其实形成于西周的第六代周王期间 , 也就是周恭王时期 。
【爱历史】古代的谥号是怎么来的为何杨广会被评为“炀”这个谥号
文章图片
二、谥者 , 行之迹也 , 号者 , 功之表也
在《逸周书·谥法解》中道:"谥者 , 行之迹也 , 号者 , 功之表也" , 这是什么意思呢?谥号 , 分为"谥"和"号" , "谥" , 指的是行为举止 , 即评定这个人要看他这一生所做的行为举止 。 "号" , 即要看他一生的功绩 。
谥号分为上谥、下谥和平谥三种 。
上谥就是美谥 , 比如汉文帝的文、汉武帝的武、汉景帝的景 , 庄、宣、襄、明、康 。 下谥是恶谥 , 比如周厉王的厉 , 晋灵公的灵 , 隋炀帝的炀 。 平谥大多是表示同情的文字 , 比如楚怀王的怀 , 悼、哀、闵、思、殇 。 这些谥号美与恶 , 其实牵扯到了被赐予谥号者生前所做的功过成败 , 谥号可以说是评定这个人生前所作所为的结论性概括了 。
中国古人十分在乎自己在后世的评价 , 特别是我国古代的皇帝 , 无论年龄大小 , 也不管他们是昏弱无能还是英明雄伟的 , 他们最在乎的就是皇权以及自己在后世眼里的评价了 , 而在所有的评价之中 , 他们十分在意自己的谥号 。
"激扬清浊 , 治道明范" , 帝王驾崩以后 , 他的继任者要实事求是 , 根据功和过 , 对其一生进行总结 , 才能盖棺定论 。
【爱历史】古代的谥号是怎么来的为何杨广会被评为“炀”这个谥号
文章图片
三、为何杨广会被评为"炀"这个谥号?
某些皇帝会有多个谥号 , 不过这待遇不是谁都可以受得住的 , 一般只有亡国之君才值得拥有 。 这里就要提到杨广 , 杨广有三个谥号 , 隋明帝、闵皇帝和隋炀帝 , 这三个谥号也截然不同 。
第一个谥号是自己人给的 , 独见先识曰明 , 毫无疑问 , 颇有点粉饰的味道 。 毕竟众所周知 , 杨广称不上一位明君 。
除去他所做的那些功绩不讲 , 光靠他执政后期的暴虐就可以直接怀疑这个"明"的立脚点了 。 第二个是窦建德给的 , "闵"在谥号里的意思是"慈仁不寿" , 这个谥号中同情之意大于恭维 。 第三个谥号"炀":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去礼远正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 我们现在熟知的"隋炀帝" , 是杨广的表兄弟唐高祖李渊给他的谥号 。
且不论别的 , 单从谥号中看 , 后人一定会觉得 , 这个皇帝一定是坏的透了 。
追溯历史 ,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 , 江都宫变 , 杨广被叛军所杀 。
随后 , 隋朝的洛阳政府 , 当时的执政者是杨广的孙子皇泰主杨侗 , 他给自己的爷爷杨广奉上谥号"明帝" , 正面褒奖 , 名垂千古 。 而掩杀隋朝的新建唐政府追谥他为"炀帝" , 如今"隋炀帝"名声遗臭万年 。 那为何两个谥号差异如此之大?为何李渊给杨广"炀"这个谥号?让杨广成了昏庸无道、暴虐残忍帝王的代名词 。
【爱历史】古代的谥号是怎么来的为何杨广会被评为“炀”这个谥号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