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袭取大宁:建文帝换将攻北平,朱棣兵不血刃收编朵颜三卫

【爱历史】袭取大宁:建文帝换将攻北平,朱棣兵不血刃收编朵颜三卫
文章图片
建文元年的那个夏天异常炎热 , 八月的京师似乎依然笼罩在盛夏的燥热之中 , 人们根本感受不到转秋的凉爽 , 夜晚的皇宫里始终灯火通明 , 宫娥和宦官行色匆匆 , 他们可能已经得知了滹沱河之战的结果 , 但没人敢公开谈论 。
朝廷本来以为任用功臣宿将耿炳文便能高枕无忧 , 没想到滹沱河之战一战 , 朱棣以少胜多 , 击溃了耿炳文的13万大军 , 仅被阵斩的就多达3万余人 , 溺死河中的更是无法计算 。
建文帝朱允炆单手倚靠着御书房的御座 , 他本想坐下 , 但很快又站了起来 , 不知道是天气太热了 , 还是心中焦虑不安 。 直到齐泰、黄子澄等人进殿叩拜后 , 建文帝才松了一口气 , 但依然急忙问道:“今奈何?”
黄子澄等人早就猜到了皇帝的忧虑 , 也想好了应对之策 , 否则不会深夜入宫 。 黄子澄首先告诉建文帝“胜败乃兵家常事” , 朝廷富有整个天下 , 兵源、钱粮取之不尽 , 一次的输赢根本不值得担心 。 紧接着 , “前不遣长兴侯而用曹国公 , 必无此失 。 ”一句话便把战役失败的责任全推给了耿炳文 , 建文帝遂决定换将 。
【爱历史】袭取大宁:建文帝换将攻北平,朱棣兵不血刃收编朵颜三卫
文章图片
一、建文帝换将
曹国公是何人?
大明王朝的第一任曹国公李文忠是太祖朱元璋的外甥 , 虽然是皇帝的亲属 , 但李文忠却是明初赫赫有名的战将 , 在平定江南和北征塞外的战争里有相当抢眼的表现 , 而且他是耿炳文的顶头上司 , 言外之意是说耿炳文虽是老将却只有偏将履历 , 自然不能指挥当下的大战 。 不过 , 如今的曹国公却不是李文忠 , 而是他的儿子李景隆 。
李景隆 , 字九江 , 洪武十九年承袭曹国公爵位 , 太祖常命他到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兵 , 后因功进掌左军都督府事 , 官至太子太傅 。 太祖驾崩时 , 李景隆才28岁 , 由于他曾教导朱允炆军略 , 两人关系非常亲密 , 朱允炆继位后 , 李景隆与齐泰、黄子澄都是建文帝的心腹 , 在朝中的影响力远超长兴侯耿炳文 , 他所得到的赞誉和权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年纪 。
建文元年八月 , 建文帝召还耿炳文 , 改以29岁的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 , 领兵50万讨伐燕藩 。
【爱历史】袭取大宁:建文帝换将攻北平,朱棣兵不血刃收编朵颜三卫
文章图片
这一决定公布后 , 不少人感到诧异 , 特别是燕王朱棣 , 为什么建文帝要任用毫无实战经验的李景隆?其实 , 建文朝廷虽然没有多少功臣宿将可用 , 但是年轻一代中也有不少军事经验丰富的才俊 , 比如盛庸、平安、徐辉祖 , 他们都曾在军中历练 , 其中徐辉祖还是魏国公徐达之子 , 同样也是将门之后 。
事实上 , 任用李景隆不仅是因为黄子澄的举荐 , 也是建文帝自己的想法 , 因为不光李景隆没有实战经验 , 建文帝自己也没有执政经验 。 对建文帝来说 , 当前的混乱局势远超他的能力 , 很多事情让他拿捏不定 , 所以只能请齐泰、黄子澄帮忙 , 在任用军事将领这一问题上 , 建文帝的选择标准更多的是“能否信任” 。
耿炳文、徐辉祖显然都不符合这个条件 , 一来耿炳文年事已高 , 征战之事恐怕是力有未逮 , 健康状况也令人堪忧;二来徐辉祖是燕王的妻弟 , 建文帝担心燕王会策反徐辉祖 , 毕竟燕王妃徐氏与徐辉祖的关系很好 。 当然从李景隆自身来看 , 他是建文帝的老师 , 又专职练兵 , 学生通常是非常信任老师的 , 自然认为李景隆是统兵的专家 , 所以李景隆比耿炳文、徐辉祖更合适 。
九月 , 新任大将军李景隆带着建文帝的期许奔赴前线 , 当即收拢耿炳文残部屯驻河间 , 前后约50万人马 。 客观的说 , 李景隆并非素不知兵之辈 , 他也精通兵法 , 只是没有在实战中锻炼过 , 也没有在实战中被人指导过 , 开局就要统领50万大军 , 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
不过李景隆开局的第一步棋却下得很合理 , 他判断燕军兵力不过5-6万人 , 北线的山海关和松亭关都还在朝廷手中 , 南线的真定又没有被燕军攻下 , 所以朱棣依然面临南北两线作战的窘境 , 所以合理的战略是南北夹击 。 因此 , 李景隆命令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瓛等引辽东军马围攻永平城 。
【爱历史】袭取大宁:建文帝换将攻北平,朱棣兵不血刃收编朵颜三卫
文章图片
永平是北平连接松亭关、山海关的枢纽 , 丢了它就等于丢了北平的门户 , 燕军不可能不救援 , 一旦燕军东进救援永平 , 那么朱棣的老巢北平不就空虚了?届时 , 李景隆再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