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为什么是重庆 为什么在重庆( 二 )


在纪录片《嘿!小面》、《舌尖上的中国》相继播出之后,以小面和火锅为代表的重庆美食在全国迅速火了一把 。“火锅”、“渝菜”、“重庆小面”,使得重庆成为游客眼中当之无愧的美食之都 。
而早在2012年,重庆就提出“2017年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美食之都”和“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美食之都”的“两步走”目标计划 。

  • 产业链支撑消费服务
纽约能成为世界的时装之都,除了繁华的商圈、知名的品牌和顶尖的人才,还在于纽约有着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 。
即便是在繁华的曼哈顿,近1600家成衣制造公司依然在这里从事着稳定的轻制造工作 。
同样,作为一个引领消费的城市,重庆不仅有着种类齐全的消费业态,还有着较强的消费反应能力 。
拿火锅来说,据重庆市火锅协会统计,整个重庆范围内,火锅门店的数量大约为26991家,火锅行业的直接从业人员接近56万人 。
这次为什么是重庆 为什么在重庆

文章插图
重庆街头 。图片来源:Unsplash
【这次为什么是重庆 为什么在重庆】在火锅店的周围,分布着原料生产基地、火锅调味料及底料制品、火锅门店和新兴方便火锅在内的一系列火锅生产要素 。
  • 从“老字号”向“数字化”能级跃升
最能代表城市品格与特质的店铺,一定是“老字号” 。重庆人不仅对小面充满热情,还喜爱小面衍生物:抄手、刀削面、酸辣粉等 。
在重庆的大街小巷中,分布着数以万计的面馆 。
随着互联网给消费带来的新业态不断显现,在重庆,这些小面馆已有数万商户通过上线外卖平台,实现了数字化经营 。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渝味”数字新名片正加速着重庆本地的生活市场数字化进程 。
重庆,未来如何发力?
一座GDP总量在全国城市名列前五,人口超3000万的经济重镇,一座靠火锅、小面“发家致富”的美食之城,接下来将如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 。发挥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终极目标 。
从2019年初开始,重庆市就正式拉开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序幕 。重庆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都提出,重庆将“着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
此次成功入选第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名单,意味着财政支持、对外推介、重点板块的打造、交通枢纽的建设等有望向重庆倾斜 。
近日公布的上半年重庆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92.99亿元,同比增长29.9% 。其中,商品零售额5885.35亿元,同比增长26.8%;餐饮收入1007.64亿元,同比增长51.7% 。这些数据,都显示出重庆具有强大的消费动力 。
但是也应看到,同其他4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相比,在人均GDP——城市“富裕度”指标上,重庆尚不足10万元 。在可支配收入方面,上海和北京都超过7万元,而重庆才刚过4万元 。
只谈消费不谈收入显然是不合理的,扩大中位数群体的收入无疑是培育消费群体的关键 。
不仅如此,在国际化提升和城市建设上,重庆也还需继续下工夫 。
  • 对外开放:国际化程度需进一步提升
从对外开放程度上来看,同“北上广”三座城市相比,重庆的国际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升 。真正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定是有着较高的对外开放水平 。
对于身处西部内陆的重庆来说,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就需要抓住西部开放和中欧班列枢纽优势 。将重庆不靠海、不沿边的劣势,转为辐射东南西北四向的优势 。
  • 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容纳度还需提升
网红城市的名号有很多积极影响,比如能给城市带来明显的知名度提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但是,可能也会引出诸如城市基础设施容纳度不足、游客超负荷、旅游体验度欠佳等问题 。
“三千年江州府,八百年重庆城”,重庆在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方面可谓十分突出 。
无论是生于斯、长于斯的重庆本地人,还是不远千山万水、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重庆是消费之都、魅力之都、格调之都 。
但是,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非一日之功,消费品质的提升、消费环境的改善仍需久久为功 。
新京智库研究员| 查志远
编辑|张笑缘
校对|危卓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