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效果 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在第一课《春》这篇课文中 , 就出现了很多比喻句和拟人句 。出现比喻拟人没什么稀奇的 , 让学生作难的是要理解表达效果 。
更麻烦的是哪怕背了答案 , 如果不搞清楚其中的思维方式 , 考试的时候依旧会是一头雾水 。因为考试考的尽管是这个知识点 , 却不会出同样的题目 。这也是历年来 , 很多学生明明小学时候语文成绩都在90(100)分以上的 , 到了初中 , 马上跌落到80(120)多分 。
很多人可能不会意识到 , 表达效果的学习是初中语文学习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基础 , 也是难点 , 试卷中很多阅读理解的题目都是以这个为标准的 , 这才是最要命的 。
表达效果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从“这个修辞有什么作用?”“为什么用这样的修辞?”“体现了事物的哪些本质属性?”等等问题着手 。
在第一课《春》的课后习题中 , 积累拓展第四题 , 四个小题 , 我们以3、4小题为例来看看比喻的表达效果 。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 , 有名字的 , 没名字的 , 散在草丛里 , 像眼睛 , 像星星 , 还眨呀眨的 。
答:把野花比作眼睛和星星 , 写出了野花的数量和种类非常多以及光彩闪烁、色泽明丽的特点 。
4、看 , 像牛毛 , 像花针 , 像细丝 , 密密地斜织着 ,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答:把春雨比作牛毛(像牛毛) , 写出了春雨之密(密的特点) , 像花针写出春雨之亮 , 像细丝写出春雨之细 。
从这两题的答案中 , 我们可以总结出 , 理解比喻的表达效果 , 要看比喻体现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 这是它的本质属性 。
1、2两题着重掌握拟人的表达效果 。
1、盼望着 , 盼望着 , 东风来了 , 春天的脚步近了 。
【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效果 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效果是什么】答(第一种):两个“盼望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 , 突出了人们盼春的殷切心情;“东风来了 , 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 使人感到无比的亲切与喜悦 。
答(第二种)、两个“盼望着”运用反复的修辞 , 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 。“春天的脚步近了” , 更把春天拟人化 , 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 精神抖擞 , 充满希望 。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 嫩嫩的 , 绿绿的 。
答(第一种):“偷偷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情态 ,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人格化 , 使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和情感 。“嫩嫩的”突出小草质地柔嫩的程度 , “绿绿的”突出小草的颜色和绿的程度 。
答(第二种):“偷偷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 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 。“钻”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小草具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 , 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嫩嫩的 , 绿绿的”放在句末 , 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 , 同时 , 这样写也使得句子显得生动活泼 , 富有生气 。
从答案我们可以看出 , 拟人的表达效果要比比喻更复杂 , 理解起来也更难 。
要回答拟人的表达效果 , 首先我们要理解拟人本质上是为了情景交融 , 使描写的景物具有人的言行和思想 , 从而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 。
所以“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人格化 , 好像春天像人一样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 体现的是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
“偷偷的”写小草生长 , 就好像某个调皮的孩子悄悄地出现在你的面前 , 想要给你一个惊喜 , 这是模仿的人的情态 。
总的来说 , 这些题目较难 , 但也是有迹可循的 , 我们要理清答题的思路 , 掌握它的本质 , 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