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阿司匹林抗癌机制大揭秘


作为一枚已经诞生百年的老药 , 江湖上一直流传着阿司匹林的万能传说:解热、镇痛、抗血栓以及预防心脏病 。 更重要的是 , 阿司匹林在抗击癌症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
有多项临床试验数据表明 , 阿司匹林可以使部分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显著增加 。 此外 , 一项超过60万人的中国人群队列研究也显示 , 服用阿司匹林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降低相关 。
然而 , 究竟阿司匹林为什么能够对抗癌症?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 , 还一直不为所知 。
阿司匹林能够对抗癌症的
重要原因在于预防癌症转移
由于目前对于原发性癌症在检测和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 , 转移性癌症已经成为影响癌症患者生存的最大威胁 , 大约90%的癌症死亡都是由转移性癌症引起 。
转移性癌症会伴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身体任何可能的部位 。 此外 , 在转移期间 , 恶性肿瘤细胞还会通过休眠“隐藏”自己 , 这就是为什么影像学检查已经显示肿瘤病灶消失 , 癌症还会再次出现的原因 。
【肿瘤】阿司匹林抗癌机制大揭秘
本文插图
肿瘤细胞休眠 , 是癌症发展的关键时期 。
如何预防癌症转移 , 是临床上的共同期待 。
最新发表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一项研究 , 也许可以实现预防癌症转移的愿望 。 这项研究认为 , 阿司匹林通过作用于血小板来抑制癌症转移 , 以实现其抗肿瘤的功效 。
【肿瘤】阿司匹林抗癌机制大揭秘
本文插图
这也是为什么阿司匹林能够对抗癌症的重要原因 。
血小板是阿司匹林
抑制癌症转移的关键靶点
在癌症转移的过程中 , 血小板是一个隐秘“帮凶” 。
起初人们认为 , 血小板仅仅具有止血及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 。 但现在有实验证据表明 , 血小板在肿瘤发生的所有步骤中都是活跃的参与者 , 包括肿瘤生长、肿瘤细胞外渗及肿瘤转移 。
【肿瘤】阿司匹林抗癌机制大揭秘
本文插图
在进入外周血之后 , 大量的循环肿瘤细胞都会被血流的外部作用力迅速地破坏 , 只有少部分的循环肿瘤细胞通过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粘附在血管内皮细胞上 , 并招募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骨髓样细胞形成微栓子 , 从而保证其在恶劣环境中的存活 。
同时 , 血小板的聚集和激活本身还可以引发肿瘤细胞在血管表面扩散和跨内皮迁移中的扩散 。
而在这项最新研究中 , 研究人员发现 , 阿司匹林就作用于这一过程 。
阿司匹林对于血小板COX-1/TXA2途径的抑制能够降低肿瘤细胞上血小板的聚集 , 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 , 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 , 以及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募集 , 并因此减少转移前生态位的形成 。
【肿瘤】阿司匹林抗癌机制大揭秘
本文插图
也就是说 , 阿司匹林对于肿瘤细胞转移的抑制 , 发生在血行转移期间 。 只有当肿瘤细胞还存在于血管中时 , 阿司匹林才能够通过阻止其与血小板之间的一系列相互作用 , 发挥其抑制癌症转移的功能;如果肿瘤细胞已经进入组织 , 那么阿司匹林的抗肿瘤功能也就消失了 。
COX-1
血小板的重要环氧酶 , 阿司匹林对于COX-1的特异性抑制 , 能够减少肿瘤细胞的转移 。
TXA2
血栓素A2 , 主要由活化的血小板合成 , 是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激动剂和血栓扩张的辅助介质 。 在小鼠中敲除TXA2 , 肿瘤细胞的转移也会减少 。
写在最后
这项研究除了证明阿司匹林明确的抗癌机制 , 也表明了血小板的COX-1/TXA2途径是抑制血管内转移阶段的潜在药理学靶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