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1.8亿患者就诊率不足10%,好心情如何打造专业的精神心理平台?


[精神病]1.8亿患者就诊率不足10%,好心情如何打造专业的精神心理平台?
本文插图
综观过去国内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 , 多数玩家围绕综合科、全科入局 , 延伸出轻问诊、挂号、就医信息及患者教育等一系列服务 , 随着互联网医疗逐渐进入下半场 , 纯流量的综合平台因为模式、精力和资源因素 , 已经很难有深度布局的机会 。
如何在互联网医疗的下半场找到机会?这是4年前陈冠伟再度创业时首先面临的难题 。 陈冠伟认为 , 未来一定是专科平台的机会 , 专科能够从医疗属性出发构造一套综合平台所触及不到的运营模式 , 比如上下游资源布局整合、比如产品工具的专业、比如人才等 。
陈冠伟曾在著名的IT门户网站小熊在线工作过8年 , 2012年又创办了定位于诊后、院后的医患沟通平台“医生树”和药品O2O服务平台“药快好” , 是行业内探索互联网“医+药”闭环的先行者之一 , 这一次 , 在确定专科的发展方向后 , 他把目光瞄向了精神科 。
这是一个巨大且略显空白的市场 , 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1.8亿 , 重性精神病患人数超过1600万 , 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5成、整体就医率仅9.2% 。 据相关机构估算 , 到2020年 , 中国中枢神经类疾病市场规模将达到甚至超过1000亿人民币 。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 2016年初 , 陈冠伟一手创办了北京好欣晴移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产品App取名为“好心情” , 从线上入手 , 将线下的精神心理科、神经内科等专科医生合作起来 , 从在线咨询到药品续方服务 , 为患者提供心理疾病医疗和管理服务 。 目前注册用户接近400万人 , 每日接诊量超过2万人次 。
此外 , 陈冠伟还告诉亿欧大健康 , 好心情是全病程的疾病管理体系 , 基于自主研发的大数据智能化诊疗系统 , 在为患者诊后提供便捷、专业服务的同时 , 也能够帮助医疗机构提高复诊率、康复率及患者满意度 。
从精神专科医生切入 在多次面对媒体的采访中 , 围绕好心情平台的发展 , 陈冠伟始终强调这么一个理念:“只做精神科 , 为精神科医生量身定制的平台 , 提供精神科行业最专业的学习文献、视频教材 , 交流和在线咨询服务平台 。 ”
从目前情况来看 , 国内精神医疗行业还非常年轻 , 精神心理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全国约有3.8万名左右的精神心理科医生 , 这意味着 , 我国10万人中仅有1.7名专科精神心理医生 , 美国这一数据为7.79 。 另外 , 我国大部分县医院并没有精神心理专科 , 三分之二的农村地区没有精神疾病的相关床位 。
但作为典型的慢性病 , 精神类疾病具有病程长、粘性高的特性 , 需要长期、持续性服务 , 且患者一旦进入诊疗环节 , 对医生产生了信任 , 医患之间一对一的关系链非常紧密 , 同时精神疾病治疗对线下检查、手术的依赖性极低 , 适合开展互联网化服务 。
在好心情成立之前 , 已有不少创业者在探索线上心理咨询服务 , 通常的模式为 , 通过互联网为一些有需求的人群提供轻度的心理咨询、网友互助、倾诉为主的服务 。
在陈冠伟看来 , 从患者端切入 , 做一些简单的心理测验、心理咨询服务 , 是不够专业的 , 不能最终解决患者问题 , 特别是当面对的是抑郁症、焦虑症、躯体障碍甚至精神分裂症 , 普通的心理咨询平台或者心理咨询师根本无法解决用户任何问题 。
【[精神病]1.8亿患者就诊率不足10%,好心情如何打造专业的精神心理平台?】陈冠伟认为 , 用专业的服务解决用户的问题才是正确的做法 。 基于此 , 好心情平台从精神专科医生切入 , 用专业的临床手段和技术协助心理和精神类疾病患者 , 帮助他们做疾病和心理健康的医疗服务平台 。
截至目前 , 好心情平台聚集了近3万名精神心理科、神经内科医生 , 占全国精神科医生总数的7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