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涌起』太极拳“其根在脚,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杨禹廷老师晚年述说太极拳的真谛 , 说:“太极拳就是脚下的阴阳变动 。 ”这真是一语中的 。 彻悟太极拳的本质 , 太极拳的拳并不重要 , 这使我觉得“其根在脚 , 形于手指”的正确 。
本文插图
1、其根在脚
拳论云:“其根在脚 , 由脚而腿而腰 , 总须完整一气”、“上下相随人难进 。 ”太极先贤大师之明示 , 使我们后来学子 , 领悟太极拳的根本少走了许多弯路 。 笔者受到先贤的启迪 , 茅塞顿开 , 深深体验到太极拳功夫在脚 , 脚是根 。
太极拳的根基在脚 , 修炼太极脚是提高太极拳质量的基本保证 。 在太极拳圈子里 , 有众多的拳友同道练拳十年二十年 , 甚至更多的时间 , 将很多时间花在拳上 , 拳艺却难得上乘 。 究其因 , 归根到底没有在脚上下功夫 , 或是还没有认识到脚在太极拳整体技艺中的重要地位 , 在习练中自身忽视脚的训练 。 师长们对学生更是疏于对脚下的课程 , 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 , 套路熟练了 , 功夫仍没有上身 。 方向方位失于准确 , 腰板四肢僵硬 , 说白了练会一套太极操 。 操和拳的不同之处 , 上下肢各练各的是操 , 手脚相合 , 阴阳变动 , 上下相随是拳 , 是博大精深的太极拳 。
这么说是不是骇人听闻 , 故弄玄虚呢?非也 。 拳理拳法是科学的 , 不敢戏言 。 练来练去练不好一套拳 , 是不是应从根基上找原因 , 从脚上找毛病?王宗岳有精论:“差之毫厘 , 谬之千里 。 ”这指的是脚 , 脚有可能毫厘之差 , 谬以千里 。 此论明示练拳要注意脚下的修炼 , 脚下的方向方位极其重要 , 毫厘也是差不得的 。
2、脚的训练
训练太极脚之理 , 清代杨氏老谱关于人体之诀云:“天地为一大太极 , 人身为一小太极 , 人身为太极之体 。 ”以此论推开而言 , 你练太极拳吗?你将是太极功夫之载体 , 你的身体将成为太极之体 。 手是太极手 , 脚 , 当然是太极脚 。 视角和思维不适应太极拳之规律规范 , 练通太极拳也是困难 。 基于杨氏老谱哲理 , 谈论太极拳是有道理的 。
本文插图
如何训练太极脚呢?谈论这个话题 , 不得不提活跃在太极拳教学前沿的杨禹廷老师 。 杨公在80余载的教学生涯中 , 是一位超凡脱俗的太极拳教育改革家 。 笔者是文革以后入室求学的 , 正是老人家晚年拳艺达到巅峰的境界 。 杨老师说拳 , 深入浅出从拳艺的根基——脚说起 , 将后学者领入净静的太极世界 , 使你入门习拳从脚下开始 , 免去了很多麻烦 。 此时想起老子名言:“千里之行 , 始于足下 。 ”在老师家中受教 , 直到他老人家近百家仙逝 , 经常练的是“起式”四动中的第一第二两动 , 也就是一阴一阳两个动作 。 老师将拳套路之各个式 , 划分出若干动 , 依太极拳学阴阳变动之规律 , 单动为阴双动为阳 。 这样教拳老师有依据 , 学生易学 , 初始学拳明阴阳 , 少走许多弯路 。
3、阴阳变化
有些朋友习练太极拳左右腿开得大 , 双腿同等用力 , 如有人左腿弓步 , 脚尖朝东 , 而右腿甭劲脚尖朝南 。 这种脚型 , 患有双重和方向方位不明之病 , 无阴阳变化之拳理理法 。
习练阴阳变化清楚、明白的杨禹廷83式太极拳 , 是有条件的 , 首先脚腿功夫立柱式单腿重心 , 即实脚 , 尾闾、顶为上下一条线 , 单腿重心实腿实足 , 虚腿虚净 。 请注意 , 太极拳行功是阴阳变化的松柔动态 , 似行云流水的动态运行艺术 。 如果没有阴阳变化 , 缓练也缺少太极拳的“味道” , 行云流水亦是侈谈 。
当前不少人演练传统太极拳 , 由于双脚重心 , 在左右腿的虚实变化时 , 多采用左右互换重心 , 跟走路左右换脚相似 。 这种走路式左右换脚 , 连学龄前儿童都会的动作 , 怎么能说是太极功夫呢?我们时常说太极拳“博大精深” 。 太极拳博在哪里 , 大在何方 , 精在何处 , 深在哪里呢?吴图南先生说 , 练太极拳功夫要“脱胎换骨 , 百折不回” 。 杨禹廷老师说 , “要自己难为自己 。 ”怎样难为自己呢?以脚下变换虚实为例 。
- 李树才陈氏太极拳大师李树才谈太极之论天地人
- 颈椎病我长期的颈椎病如何不治而愈?
- 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老师过去推手发劲的情形
- 太极拳肩胛痛和睡眠问题在练拳中不知不觉中改善了
- 董海川八卦掌董海川对战太极拳杨露禅打成平手?杨徒弟:照顾对方面子!
- 『洪波涌起』专业版:教你做牛骨头、羊蝎子、筋头巴脑
- 【太极拳】太极拳之美,惊叹了世界!
- 太极拳@陈师行论太极拳实战:世上没有最厉害的功夫,只有更厉害的人
- 『太极拳』带您走近石家庄虹发太极书院
- 【太极拳】“好看”二字毁了我们的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