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1950年,一名老妇来重庆探望邓小平,被留下50年,邓家人称她“老祖“( 二 )


1918年 , 邓小平考上广安中学 , 该校爱国教育理念鲜明 , 入校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期望”:“期望:望我学业向上、望我文化开放、望我竿头日进 , 改善中华气象 , 乘风破浪!”
当时 , 不少年轻人渴望出洋读书、求得新知 , 邓小平也有去“大地方学堂”读书的念头 。
对于他这个想法 , 母亲淡氏并不支持 , 她希望邓小平能留在家乡继承家业 , 振兴这个已经败落的家 , 父亲邓绍昌长年不在家 , 两个弟弟还小 , 这个家缺个挑大梁的 。
1919年 , 五四文化运动兴起 , 重庆也开办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 专门招收具有相当文化水平的青年入学 , 学制一年 , 毕业后前往法国留学 。
避祸重庆的父亲邓绍昌听说后 , 立刻写信回家 , 叫长子邓小平和弟弟邓绍圣一起来重庆 , 邓小平收信后激动万分 , 约上小叔叔要一起去 , 可淡氏却坚决反对 , 她埋怨丈夫:“才十几岁的娃儿 , 就弄到那么远的国外去 , 一边读书 , 一边做工 , 那个忍心啰?”
邓小平见自己无法说服母亲 , 索性闹起了绝食 , 心疼儿子的淡氏不得不放行 , 特地为儿子准备了几件衣服 , 带着邓小平的弟弟妹妹 , 送了一程又一程 , 把15岁的邓小平送出了村外 。
【爱历史】1950年,一名老妇来重庆探望邓小平,被留下50年,邓家人称她“老祖“】母子二人都没想到 , 这竟然就是永别!
1920年8月底 , 是邓小平的农历生日 , 由于出国船票已经订好 , 他来不及回广安与父母告别 , 邓绍昌特地从广安赶到重庆给儿子过生日 , 还带来一大包淡氏亲手做的广安牛肉干 , 那天 , 邓绍昌专门带儿子去太平门附近的一个小餐馆吃了顿饭 , 点了几个好菜后 , 还没动筷子 , 邓绍昌就哭了 , 一口也吃不下 , 邓小平也难忍离情 , “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 说:“我已经长大成人了 , 我会牢记父亲的教诲 , 拼命学习 , 将来学成报国 , 也要报答爸妈的养育之恩!”
第二天 , 邓小平就登上了法国聚福洋行的“吉庆号”客轮 , 顺江东下 , 父亲挤在送行的亲友中不停地向他挥着手臂 , 那是他对父亲最后的印象 。
【爱历史】1950年,一名老妇来重庆探望邓小平,被留下50年,邓家人称她“老祖“
文章图片
邓小平与叔父邓绍圣在法国留影
母亲给他亲手做的那一包牛肉干 , 邓小平吃了一个多月 , 一直吃到了法国马赛 。
来到法国后 , 在华法教育会的安排下 , 邓小平与邓绍圣等20多名学生一起来到位于法国诺曼底的巴耶中学单独开班学习 , 主要学法语和商贸 。
为了挣来学费和食宿费用 , 他们还被安排到施奈德工厂的轧钢工厂当三班倒的工人 , 每周要在火热的钢炉前上50多小时班 , 才能换来50法郎的收入 , 条件十分艰苦 。
邓小平离家后 , 母亲淡氏盼子心切 , 身体一年比一年差 , 1926年 , 她因病去世 , 当时年纪才42岁 。
2、1950年 , 从未谋面的母子聚首
1927年 , 邓小平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学成归来 , 此时 , 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 他正受到国民党通缉 , 邓小平怕给家人带来麻烦 , 就把原来的名字“邓希贤”改成了“邓小平” , 与家人很少通信 , 也不敢回乡探望父母 , 甚至不知道母亲去世的消息 。
听说邓小平在上海 , 1931年 , 他二弟邓垦专门来上海找人 , 还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 , 好不容易才与阔别十多年的大哥见到面 。
【爱历史】1950年,一名老妇来重庆探望邓小平,被留下50年,邓家人称她“老祖“
文章图片
听说母亲5年前病故 , 邓小平非常难过 。
刚到法国时 , 他曾给家里去信 , 说:“参加革命了 , 以后就不能回家了 , 也不能顾家了 。 ”
此后他到处漂泊 , 为了秘密工作的需要 , 他隐姓埋名 , 也没给家里写过信 , 母亲是劳累过度加上思子心切才得病的啊!
这对邓小平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 与母亲分别多年 , 他无日不盼望能向母亲倾诉这些年来在国外漂泊的辛酸和见识成长 , 让母亲感到欣慰 , 却没想到这段母子缘份竟然不能再续 。
革命尚未成功 , 邓小平还不能回家 。
【爱历史】1950年,一名老妇来重庆探望邓小平,被留下50年,邓家人称她“老祖“
文章图片
此后 , 他到处南征北战 , 只知道父亲邓绍昌在1936年遇害 , 父亲还曾再娶 , 生过两个女儿 , 但无论是继母夏伯根 , 还是两个妹妹 , 他都没见到过 。 1945年 , 邓小平在延安与二弟邓垦重逢 , 才对自己离家后的情况有所了解 , 知道夏伯根带来的大女儿邓先芙也参加了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