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1950年,一名老妇来重庆探望邓小平,被留下50年,邓家人称她“老祖“

1969年10月22日 , 一架老式伊尔—14型军用飞机从北京起飞后 , 降落在江西南昌向塘机场 , 飞机上走下来三个人 。 在被下放江西的邓小平、卓琳夫妇身旁 , 还跟着一个相貌朴实的老妇人 , 其实她只比邓小平大5岁 , 不过 , 邓小平和卓琳夫妇都喊她“妈妈” , 对她非常尊敬 。
她叫夏伯根 , 原本是四川广安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 , 因为改嫁给了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 , 她的命运从此与邓家密不可分 。
【爱历史】1950年,一名老妇来重庆探望邓小平,被留下50年,邓家人称她“老祖“
文章图片
夏伯根与邓小平夫妇
在邓小平的家中 , 随着第三代、第四代儿孙出生 , 夏伯根被一家人喊为“奶奶”、后来又受尊称为“老祖” , 与邓小平家几代人朝夕相处 , 直到2001年 , 她以百岁高龄离世 。
邓小平15岁就离开广安老家 , 前往法国勤工留学 , 走上了革命道路 , 而他没想到的是 , 15岁离家之日 , 竟然就是他与母亲诀别的最后一面 。
从法国回来后 , 他才得知 , 他母亲淡氏42岁就去世了 , 再也没能看到学成归来的儿子 , 子欲养而亲不待 , 是何等的遗憾!
建国后 , 有一次 , 与邓小平从未见过面的继母夏伯根特地来重庆探望他 , 本来抱着走亲戚心态的夏伯根 , 没想到自己会就此被邓小平留在身边 , 与邓小平一家朝夕相处了整整50年 。
邓小平把他对父母、家乡的思念都寄托在继母夏伯根身上 , 与这个曾素昧平生的继母一见如故 , 母子情深半世纪 , 留下了一段难得的佳话 。
1、少年离家 , 15岁诀别父母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 , 是家中的长子 , 他父亲邓绍昌是四川广安县的开明士绅 , 母亲淡氏也出身于当地富户 。
1926年6月16日 , 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曾填写过关于他家庭的自述:邓家原籍江西吉安府 , 明朝洪武年间 , 邓家先祖邓鹤轩以兵部员外郎身份入蜀 , 到邓小平出生时 , 邓家已经在广安县定居了500多年 , 邓小平的祖父置了不少田产 , 家中生活颇为殷实 。
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13岁时娶了一位张氏为妻 , 但不到两年 , 张氏就去世了 , 没有留下子女 。
在父母的撮合下 , 15岁的邓绍昌又娶了第二个妻子淡氏 , 也就是邓小平的生母 , 淡氏是父母很疼爱的女儿 , 出嫁时嫁妆极为丰厚 , 她比邓绍昌大两岁 , 婚后先生了个女儿 , 后来接连生了邓小平、邓垦、邓蜀平三兄弟 。
【爱历史】1950年,一名老妇来重庆探望邓小平,被留下50年,邓家人称她“老祖“
文章图片
在邓小平的童年印象里 , 家境一直很宽裕 , 邓绍昌曾任新兵营长 , 还在县里担任了警卫总办 , 然而 , 他上小学时 , 一心追求维新变法的邓绍昌被人告发是革命党 , 不得不在外东躲西藏了七八年 , 家庭经济情况从此一天不如一天 。
父母都非常喜欢这个天资聪颖、个性刚强的大儿子 , 邓绍昌给长子起名邓先圣 , 上小学后又被老师改为邓希贤 , 希望他能够达到圣贤的境界 , 对于长子 , 邓绍昌寄望很高 , 有一次 , 邓小平在北山小学考了第二名 , 回家竟被父亲狠狠揍了一顿 。
【爱历史】1950年,一名老妇来重庆探望邓小平,被留下50年,邓家人称她“老祖“
文章图片
邓家院子
由于父亲长年在外 , 邓小平很小就学会了帮母亲支撑这个家 , 他看到母亲白天养蚕、缫丝、喂猪、做饭 , 晚上缝补浆洗 , 还要照料子女和婆婆 , 感到很心疼 , 一心想要保护好母亲 。
淡氏勤劳善良 , 但不识字 , 有一年过年 , 她请邻居刘家帮着写了副春联 , 刘家是个小地主 , 看不起已经破落的邓家 , 又欺负淡氏不识字 , 就写了一副充满嘲笑、奚落意味的对联 , 让淡氏贴在门边 。
邓小平放假回家 , 看到门上的这副对联 , 气不打一处来 , 直接就上手撕掉了这副对联 , 自己到镇上买来红纸 , 重新写了副对联贴好 。
这件事给淡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她看到自己的长子虽然年纪不大 , 却见识过人 , 而且有骨气、有傲气 , 相信他有一天会成大器 , 还常常拿他当榜样 , 来教育两个弟弟 。
但母亲有一点忘记了 , 有志男儿是不可能守着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只顾过自己安稳生活的 。
在北山小学读书的四年里 , 邓小平一直名列前茅 , 1915年 , 他考上广安高等小学堂 , 走出乡村后 , 他看到的世界更大了 , 四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势 , 让他向往到更广阔的世界去追求知识、追求真理 。
【爱历史】1950年,一名老妇来重庆探望邓小平,被留下50年,邓家人称她“老祖“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