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王安礼转任各地终老太原

《湖州府志》载王安礼于元丰元年十一月赴闕 , 《宋史》、《东都事略》均载王安礼以开封府判官召还 , 在润州、湖州王安礼的政绩各史书并无记载 , 但从被神宗召还分析王安礼应是有一定的政绩引起皇帝的注意 , 因此被召回京城 。
而再次回京的王安礼更受到神宗的赏识器重 , 《宋史王安礼传》载“召为开封府判官 。 尝偕尹奏事 , 既退 , 独留访以天下事 , 帝甚乡纳 。 ”后王安礼官至尚书左丞 , 在京城的几年展现了其卓越的才能 , 也达到了人生的高峰 。
【历史故事】王安礼转任各地终老太原
文章图片
据《宋史王安礼传》载 , 王安礼判开封府之后的所任的官职依次为 , 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以翰林院学士知开封府、拜中大夫、尚书右丞、尚书左丞 , 《长编》卷三百四十七元丰七年七月甲寅载“尚书左丞王安礼为端明殿学士知江宁” , 以上就是王安礼在开封近七年间所任的官职 。
已载明王安礼是以“太常博士 , 直集贤院”职务被抽调赴闕 , 回到开封之后的王安礼又被任“直舍人院” , 权发遣提举三司帐司勾院磨勘司、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王安礼兼直舍人院 。
盖安礼与王存同修注 , 其实存请之 。 熙宁四年七月 , 未兼诛职者乃许直前 。 这里《长编》引用了《东都事略》的记载 , 并且说明了《东都事略》的错误之处 , “许直前奏事”是王存的谏议 , 而不是王偁所言“自安礼始” 。
【历史故事】王安礼转任各地终老太原
文章图片
从元丰元年一月到元丰二年七月这半年多的时间 , 王安礼官职应处于频繁的调动中 , 《宋史》记载的仅为其主要任的官职 , 其他的官职并没有记录其中 。 《宋史》称王安礼“直舍人院 , 同修起居注” , “直舍人院”又被称为“两制” , 文辞尚未达到知制诰 , 但是舍人院缺知制诰而临时代职;而规定翰林学士起草诏令并亦带知制诰头衔 , 称为“内制” , 宋初实行的是“双制”并行 , 至“元丰改制” , 废除了草拟“外制”的知制诰及直舍人院 , 舍人院不久亦废 。
“修起居注”这一官职是皇帝身边的近臣 , 皇帝在公开的场合都要随侍左右 , 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 , 是皇帝最为亲近之人 。 王安礼在直舍人院同时修起居注 , 这对王安礼来说是一个很好展示自己的机会 。 而王安礼也尽心尽责辅佐神宗 , 在王安礼直舍人院时 , 发生了北宋年间著名的“乌台诗案” , 而王安礼在营救苏轼事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宋史》及《长编》均记载了这件事 。
王安礼先以“直舍人院”的身份任“外制” , 但很快就“知制诰” 。 《宋史王安礼传》在王安礼救苏轼后即载“进知制诰 。 彗星见 , 诏求直言” 。 王安礼知制诰的时间没有具体的记载 , 权三司使李承之、知制语王安礼 , 各罚铜十斤 。
【历史故事】王安礼转任各地终老太原
文章图片
安礼尝提举三司帐司 , 与承之互奏帐司事不当故也 。 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戌午 , 令李定等根治 。 这里记载了王安礼在知制诰之前还曾任过“提举三司帐司” , 王安礼救苏轼的事情 , 此时王安礼还任“直舍人院”一职 , 三个月期间 , 王安礼又曾任过“提举三司帐司”之后才知制诰 , 这也和神宗即将推行的“元丰改制”有关 , “元丰改制”需要涉及大量的诏令 , 知制诰的人数必然要有所增加 。 知制诰之后 , 王安礼还曾因“见彗星”而上疏直陈朝廷存在的问题 。
这一记载和《东都事略》记载基本相同 , 而《东都事略》省去神宗所说之言 。 《宋史》记载王安礼所说之话和此处不同 , 但是意思大致相同 。 王珪当时为首相 , 王安礼借助彗星出现这一时机来向神宗影射王珪的不法之处 , 这里也看出了王安礼不惧权力 , 敢言政事的品质 。 神宗对于王安礼的进谏 , 也是非常的称赞 , 并且鼓励王安礼要多多的进谏 , 不要有什么顾虑 。
在任知制诰之后 , 王安礼加进翰林学士 , 王安礼进翰林学士的原因在于神宗欣赏其文采 , 这点从《王魏公集》中也可看出 , 王安礼写过很多制诰 , 文辞皆有可赞之处 。 而御史反对王安礼的理由也不是说王安礼没有才华 , 而是从王安礼的品性方面进行攻击 , 说其“言放行污 , 无足观者”、“操行污秽”、“恃安石之故 , 凌傲轻肆” , 这些和之前王安礼出知润州吕惠卿所奏基本相同 , 而他们所说的可能是王安礼饮酒无度以及狎妓这样的事情 , 为他们所不耻 。 王安礼一而再 , 再而三的被御史说这样的事情 , 可以看出王安礼的言行可能的确有放任的地方 , 本性就是一个无拘无束、放任形骸之人 , 所以即使被人指责 , 依然我行我素 , 丝毫没有改正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