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调整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调整

文章插图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之间区划变迁的故事,今天,作者和大家聊聊内蒙古与山西省之间的区划变迁 。当时,山西省北部的12个县,最终隶属于内蒙古管理,其中,就包括了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等地 。那么,山西省的12个县,为何会划入了内蒙古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调整

文章插图
首先,我们聊聊山西省的基本情况 。山西省属于我国华北地区的省份,同时也是我国中部六省之一 。山西省的地形结构复杂,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华夏脊梁 。”按照2020年七普的数据,山西省总人口3400多万人,接近3500万 。在人口数量上,这样的人口基数并不算少 。2021年,山西省的GDP总量达到了2.25万亿,增速非常明显 。
山西省下辖了11个地级市,分别是:太原市、临汾市、朔州市、大同市、长治市、吕梁市、晋中市、忻州市、运城市、阳泉市、晋城市 。山西省的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属于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形以山地、丘陵、台地为主 。其中,山区地貌占了山西省的80%以上 。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调整

文章插图
正是由于山西省的地形结构复杂,从秦汉到明清,山西省各地一直是抵御北方游牧政权的屏障 。根据山西各地特有的地形地貌,中原王朝设立了一系列关隘,例如娘子关、雁门关等等 。在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政权,一直处于反复拉锯的状态 。在中原王朝强盛的阶段,通过一系列的北伐,从而控制了内蒙古各地 。
例如在汉朝北伐匈奴以后,设立了九原郡、朔方郡等等 。唐朝大规模北伐以后,出现了“三声画角咽不通,万里蓬根一时断 。丰州闻说似凉州,沙塞晴明部落稠”的诗句 。不过,一旦中原王朝进入内部混战或者国力衰败阶段,草原游牧政权就会重新控制内蒙古各地 。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调整

文章插图
例如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出现了云中郡、丰州等几个名字 。在元朝历史上,出现了“晴空高显寺中塔,晓日平明城上楼 。车马喧阗尘不到,吟鞭斜袅过丰州 。”当年的呼和浩特是连接中原地区和蒙古各部之间的商贸转运中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各地客商络绎不绝 。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元朝势力败退北方草原 。在此之后,出现了明朝与蒙古各部对峙的局面 。
在明朝统治时期,呼和浩特等地在蒙古俺答汗部的控制之下 。隆庆议和之后,明朝重新开始了边境贸易,俺答汗设立了最初期的归化城,这就是呼和浩特市最早的雏形 。不过,在明末清初时期,归化城的商贸作用已经基本荒废 。17世纪中期,清朝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势力、南明各个政权,逐步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了各省的区划,形成了18个省的区划格局 。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调整

文章插图
在明朝原有的行省基础上,清朝划分了18个省,出现了汉地18省的说法 。在东北、西北、内蒙古等地,清朝并没有设立行省,仅仅设立了各个辖地将军,例如吉林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盛京将军等等 。在清朝统治的前期,西北地区的准噶尔部一直与清朝对抗,甚至有能力对清朝发起局部进攻 。此时的清朝国力有限,一直处于防御态势 。
为了遏制准噶尔部沿着草原东进,清朝在西北、内蒙古等地,设立了一系列的关口、关隘和城堡,其中,在归化城附近,清朝设立了绥远城 。随后,清朝设立了绥远将军,负责各方面的军务,驻地就在绥远城 。绥远城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有“北上草原、西行大漠、南观黄河、东眺京津”的说法 。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调整

文章插图
在这一阶段,归化城和绥远城又被称为旧城、新城 。历经几轮大战,再加上准噶尔部的内乱,清朝逐步平定了桀骜不驯的准噶尔部 。随着准噶尔部被平定,归化城、绥远城的军事防御作用下降,中原各省与蒙古各部之间的贸易,再次兴起 。中原地区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等,进入了蒙古各地 。蒙古各地的皮毛、马匹等等,进入了中原各地 。
起初,内蒙古各地在区划管理上,处于半空白区域 。鉴于归化城、绥远城的经济地位,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清朝设立了归绥道,从这个时候开始,归绥道隶属于山西省管理 。归绥道的全称是:山西总理旗民蒙古事务分巡归绥道兼管归化城等处税,主要任务是:督察核转所属各厅的一切刑名、钱谷及丈量开垦旗庄牧地、仓厫积贮、官兵俸饷、解征草束、运送军需,并蒙汉佃田租息、修筑等项 。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调整

文章插图
归绥道下辖了13个厅,分别是:归化城厅、绥远城厅、萨拉齐厅、清水河厅、托克托厅、和林格尔厅、丰镇厅、宁远厅、兴和厅、陶林厅、武川厅、五原厅和东胜直隶厅 。清朝的厅分为了直隶厅和散厅,直隶厅对等于各个州府,散厅对等于各个县 。归绥道下辖的13个厅,相当于13个县级区划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清朝统治的末期 。
到了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清朝一败再败,国力衰败,不得不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开始染指清朝的各地 。其中,内蒙古各地出现了人口偏少、管理不畅通的局面 。清朝开始鼓励华北各省的人们,向内蒙古各地移民 。同一时期,山西省各地遭遇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 。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调整

文章插图
为了生活,山西各地的人们,开始向北进入归绥道等地讨生活,这就是“走西口”的原型 。在清朝统治的末期,先后出现了“走西口”“闯关东”等人口迁徙 。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进入,归绥道各个厅的耕地逐步增加,经济开始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的管理这些区域,1905年,清朝在归绥道撤厅设县,保留归绥道的基础上,撤销了原有的13个厅,设立了12个县 。
例如托克托县、林格尔县、五原县、武川县、东胜县、归绥县、萨拉齐县、清水河县等等,归化城厅与绥远城厅合并,组成了归绥县,也就是归绥市的前身 。1912年,已经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 。北洋军阀政权上台以后,由于各地的道、府区划都被撤销,鉴于内蒙古各地的实际情况,清朝设立了绥远特别区、热河特别区等几个特别区 。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调整

文章插图
特别区的情况确实特别,因为,这几个特别区不属于省份,同时又具备管理地方的任务 。1928年,为了加强对内蒙古各地的管理,同时起到战略缓冲作用,我国陆续设立了察哈尔省、绥远省、热河省等几个省份,简称塞北四省 。绥远省组建以后,包括了上述的12个县,以及四子部落旗、茂明安旗、喀尔喀右翼旗、乌拉特前、中、后三旗等地 。
总计下辖了3个市、18个旗、20个县,省会设立在归绥市 。在军阀混战的阶段,绥远省处于晋系军阀的控制之下,因此,出现了晋绥军的说法 。塞北四省确实起到了战略防御的作用,1931年9月,日本军阀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在半年时间里,逐步占领了东北各地 。随后,日本开始染指热河、绥远、察哈尔等地 。在绥远抗战中,爆发了著名的百灵庙战役 。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调整

文章插图
一转眼到了建国的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的阶段 。外部环境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塞北四省的战略防御作用已经明显降低 。过分复杂的区划,不利于经济建设 。塞北四省本身就存在人口偏少、经济薄弱等问题,1952年开始,察哈尔省、绥远省、热河省等几个省份被陆续撤销 。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调整

文章插图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调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以后,初期的管辖区大约只有现在的内蒙古东部各盟 。随着塞北四省被撤销,大部分区域划入了内蒙古管理 。内蒙古自治区的管辖范围,开始不断向西延伸,最终,从东北地区一直延伸西北地区 。绥远省被撤销以后,绝大部分区域都划入了内蒙古管理 。归绥市的地理位置很好,正好位于整个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便于对各地的管理 。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调整

文章插图
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迁移到了归绥市 。随后,归绥市更名为呼和浩特市 。当年,山西省管理的12个县,最终隶属于内蒙古管理 。其实,这段历史非常复杂和曲折,见证了我国的沧桑巨变 。自古以来,没有一成不变的区划,各个地区的区划,一直在不断变化中 。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 山西与内蒙古的区划调整

文章插图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 。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