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49.《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帝国【经济大一统—“国家标准”先河】

内容涉及原著卷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平准书》
【爱历史】49.《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帝国【经济大一统—“国家标准”先河】
文章图片
上一节我们讲了秦始皇的政治大一统 , 这是国家有效管理的基础 。 而国家如果想要健康高效运转 , 经济大一统就要与之配套 。 本节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
经济上的大一统 ,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一个是“国家标准”的制定;另一个是货币制度 。 在这之后 , 我们还要说一个不是制度而是政策方面的举措 , 我们不归到大一统这个概念里 , 避免滥竽充数 , 但是足够说一笔 。
我们先说国家标准 。 秦朝开始有意识地制定国家标准 , 可以说是开了“国家标准”的先河 。 我们这里所说的国家概念 , 是指在统一的中国范围内 。 如果是诸侯国 , 那之前每个诸侯国是有自己的一些标准的 。 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以六这个数字 , 作为物品尺寸和生活规格的标准 。 这个怎么理解呢 。 举例子就好理解了 , 比如兵符是六寸长 , 御史的官帽是六寸高 , 两步之间距离六尺;帝王乘坐的车是六尺宽 , 用六匹马驾这个车 。 我们中国人很喜欢六这个数字 , 可能就是从这里来的 。
这种规定在指导经济生活时是很有意义的 。 比如我们熟知的“车同轨” , 就是指统一了车辙的宽度标准 , 车辙宽度统一了 , 修路的道路也就统一了 , 这有利于全国各地的车辆流通 , 有利于物品流通、人员流通 。 用现代语言说 , 对货运和客运都很方便 。
另外 , 这种标准对手工业非常有利 , 因为标准统一了 , 有利于批量生产和维修 。
第二、统一度量衡 ,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 , 历史课本都有学过 。 度是长短、量是容积或者体积、衡是轻重 。
【爱历史】49.《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帝国【经济大一统—“国家标准”先河】
文章图片
这个标准的统一 , 对于老百姓日常生活和工商业都非常重要 。 举个芝麻绿豆的例子 , 以前的时候 , 邻居间借个粮食 , 都有可能大斗出小斗入 , 吃亏占便宜的不好说 , 现在都统一了 。 而在买卖交易上 , 那就不用再多说了吧 。
国家标准说完了 , 我们再说货币制度 。
秦朝的货币政策 , 是沿用了原来秦国的货币政策 , 把它推行到了全国 。 它把货币分成三等 , 我们分别看一下 。
第一等 , 黄金 。 以重量算价值 , 单位是溢(有的地方作“镒” , 音同“溢” , ) 。 一溢是多少呢 , 这个存在争议 , 一种说法是二十两 , 一种说法是二十四两 , 没定论 。 黄金以重量算价值 , 这种不是统一后才有的 , 在以前各诸侯国就是这样 , 所以说 , 黄金一直都是一般等价物 , 硬通货 , 一直到今天 , 还是国家的财富储备 。
第二等 , 布匹 。 这个在《史记》中没有记载 。 是近些年出土的秦简《金布律》中讲的内容 , 在商鞅变法后使用 。 大家可以理解为 , 黄金是高级的一般等价物 , 但是太贵重 , 老百姓之间很难流通;而布匹就不同了 , 既实用 , 单位价值又低 , 适合在老百姓中流通 , 也方便老百姓交税时使用——因为商鞅变法后 , 纺织能手变多了 , 布匹也就多起来了 , 自己用不完的 , 当作税赋交给政府 , 政府用来做军衣打仗用 , 免得采购了 , 双方都方便 。
第三等 , 铜钱 , 统一为“秦半两” 。
顾名思义 , 就是重量为半两 , 但是后来也有其它重量的 。 我们不是专门研究古钱币的 , 所以只简略来说说 。
秦统一后 , 原来六国使用的形状规格不同的钱就都不能用了 。 比如齐国的刀形钱币 , 魏国铲形币 , 楚国的蚁鼻币 。 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半两 。 而圆形方孔的铜钱 , 也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 , 也就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 清朝 。
【爱历史】49.《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帝国【经济大一统—“国家标准”先河】
文章图片
这里要说明一个小贴士 , 那就是 , 那时候 , 白银还不是货币 。 白银在唐朝时期才开始作为流通货币 , 但使用范围并不广泛 。
货币统一的意义 , 与度量衡统一很相似 。 而且它的应用场景更多更频繁 。
我们开头提到 , 要说一个政策 。 到底是什么呢 。
秦始皇把天下十二万户富豪 , 都迁到了咸阳 。 这个事情 , 也体现了一种经济管理的思路 。 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重点监管对经济有影响力的人群 。 十二万户 , 估计三百六十行的状元都在里面了 。 都是各行业的精英翘楚 。 把他们放在眼皮底下 , 便于管理 , 免得投机倒把或者钱财开路做违法犯罪的事乃至造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