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上海弄堂90岁老夫妇确诊:公共厨房隔离条件差 邻居帮忙买菜

【爱历史】上海弄堂90岁老夫妇确诊:公共厨房隔离条件差 邻居帮忙买菜
文章图片
摘要:狭小、拥挤的里弄 , 是上海的背面 , 或许可以说 , 这里是观察这座超级都市的“猫眼” 。 密密匝匝的老旧房屋里 , 居住着同样衰老的居民 。 在2022年春天的这场疫情里 , 这些古董般的街区 , 成为城市的软肋 。
90岁的桂和藩与丈夫就生活在黄浦区的老弄堂里 , 和邻居共用厨房、晒台和天井 , 这样的生活已经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 4月中旬 , 很少出门的她和丈夫均被感染 , 目前仍在狭小的二层房间里 , 等待转运 。
【爱历史】上海弄堂90岁老夫妇确诊:公共厨房隔离条件差 邻居帮忙买菜】互联网上 , 年轻人声音响亮 , 他们正为社区团购、抢菜而烦恼 。 而老城厢是相对沉默的一角 。 老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古早而单一 , 团购、核酸、扔垃圾 , 每一项日常都与现代化的小区不同 。
根据澎湃新闻 , 截至4月27日 , 黄浦区感染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2% , 为全上海最高 。 黄浦区是老城厢的主要聚集地 , 当社区传播风险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时 , 部分老旧小区仍存在疫情 。
通过里弄 , 通过老人 , 我们得以窥见另一个上海 。
文|周航殷盛琳编辑|王姗
灶头间
灶头间大概二十几个平方 , 八九户人家共用 , 西边阔 , 东边窄 , 靠窗放了一排煤气灶 , 没有油烟机 , 烧饭时一团团烟雾像逃兵似的 , 竞相挤出木窗 , 日积月累 , 墙壁都熏得乌漆麻黑 。
这里是曹家街45号 , 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 , 4月初辰光 , 弄堂里一个外地租户 , 核酸阳性了 , 照样用灶头间 , 四五户人家全传染开了 。 桂和藩听隔壁邻居说 , 楼下一个外地老太 , 平常下不了床 , 这回都阳性了 。
桂和藩与丈夫一直没敢下楼 , 4月14日 , 他们有点感冒症状 , 就自己拿发的抗原检测 , 还是阳性了 , 她马上打电话通知隔壁邻居 , 叫他们当心点 , 自己也尽量少出来 。
饭总归要烧的 。 既然隔不开 , 邻居跟她商量 , 戴个口罩 , 时间错错开 , 一户人家烧 , 另一户就等下 , “最多拿药水喷一喷就了不起了” 。
桂和藩住的老西门街道 , 许多人依旧生活在传统里弄 , 至今共用厨房甚至厕所 。 说起这场疫情 , 很多人都习惯从灶头间讲起 。
有人感染了 , 家人照样出来做饭 , 邻居也不好说什么 , 只能错峰 , 有消毒水的 , 自己用喷壶洒一下 , 或者用电磁炉在自己屋里做饭 。 六七十岁的人还会用微信通知彼此做饭时间 , 年岁更大的 , 只能靠听动静 。
年轻人难免担心 , “这么窄的老房子 , 气溶胶什么的 , 我们可能都不知道哪里遇到了 。 ”90岁的桂和藩倒是不太晓得害怕的 , 老头胆子小 , 但被她带着 , 现在也马马虎虎了 。 生活跟往常区别不大 , 睡觉、看电视 , 但是烧饭次数尽量少了 。
桂和藩:
上一趟用厨房 , 大概前天还是大前天 , 一只鸡烧掉了 , 吃到现在第三天了 , 还有半只 , 这只鸡有两斤半呢 。 就是上趟(居委会)发下来的鸡 , 三黄鸡 , 冷冻的 。 放电饭煲里厢 , 放点水 , 放点盐 , 放点黄酒 , 就可以了 。 阿拉现在酒也没了 , 老头放的是糟油 , 稍微有点酒味 , 解解腥气么当老酒也算了 。
我牙齿还可以 , 还能吃蟹叻 , 好咬蟹壳 , 说说91岁了 , 我嘴里面还有22只完整的牙齿 。 爷叔就剩了半只(自己的牙齿) 。
日子也就这么过 , 就是有时候 , 嘴巴干了 , 想买根黄瓜 , 切成片 , 腌糖吃 , 现在买不到 , 只好等解封了 。
【爱历史】上海弄堂90岁老夫妇确诊:公共厨房隔离条件差 邻居帮忙买菜
文章图片
上海老房子里 , 共用的厨房和洗手池 。 讲述者供图
石库门
桂和藩和丈夫已经老了 , 下半年都将迎来90岁生日 , 用她的话说 , “活得已经开始遗忘了” 。 比他们更老的是房子 , 老到他们也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 。
桂和藩是嫁到这的 , 如今大女儿都六十四岁了 , 丈夫在此地生活更久 , 10岁时 , 父母养不活 , 把他从江苏启东老家送到上海伯伯家 。 房间最早就是他伯伯住的 , 更早前的历史 , 桂和藩也不晓得了 。
房子是木头结构 , 许多缝隙透风 , 台阶散发着霉味 , 走上去吱吱呀呀 。 外墙用清水砖 , 门框用花岗岩 , 门楣上有西洋风格的雕花 , 典型的石库门建筑 。 这些老房子诞生于19世纪东西方建筑文明的融合 , 如今已衰败不堪 。
整条曹家街上 , 石库门一幢贴一幢 , 楼内同样用尽每一寸空间 , 只余一个天井采光 , 一条弄堂进出 。 在上海最市中心的黄浦区 , 曹家街只是老城厢风貌一角 , 这些繁华了上百年的古董般的街区 , 在疫情里成了城市软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