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文史返国后该如何处理与身边人的关系?,众人眼中的“明日之星”重耳( 二 )
这些人因重耳返国而人人自危 , 或寻找适当时机再倒向重耳 , 如寺人披;或图谋叛乱的 , 如吕、郤等 。 关于竖头须之事 , 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竖头须是负责保管财物的小人物 , 但偷了财物 , 害得重耳在流亡途中身无分文、无粮可吃、饥饿难耐 , 只得向人乞讨 。
晋文公返国后 , 竖头须声称他的钱都用在设法帮文公回国上 , 然而文公并不想见他 , 推托说自己正在洗头 , 而拒绝接见 。
文章图片
晋文公剧照
竖头须此时展现出他机灵的一面 。 他先指责文公的不是 , “沐则心覆 , 心覆则图反”;再讽刺文公 , 并责之以大义——国家有难时 , 国内居者是后盾 , 亦功不可没;更进而说“国君而仇匹夫 , 惧者其众矣 。 ”刺中文公的软肋 , 终于打动了文公的心 。
于是 , 晋文公再次展现出了恢宏的气度——“公遽见之 。 ”
介之推——未必志节高洁?
寺人披和竖头须是留居国内的小人物 , 本来文公对他们并不重视 , 经二人的据理力争及辩辞 , 文公方知自己的目光浅短 , 及时醒悟从而接见 , 而躲过了一场灾难 。
可见 , 晋文公是一个深知权变、改过向善、从善如流的智者 。 然而 , 他即位后 , 却遗漏了介之推的封赏 , 造成了莫大遗憾 。
“晋侯赏从亡者 , 介之推不言禄 , 禄亦弗及……晋侯求之不获 , 以绵上为之田 。 ”——《左传》
介之推讽刺那些“以为己功”、争禄言禄的“二三子”;他不齿与他们为伍 , 认为“下义其罪 , 上赏其奸 , 上下相蒙 , 难与处矣 。 ”所以不食其粮 , 并和母亲一起隐居而死 , 对文公的行为表示了无声的抗议 。
文章图片
《左传》
晋文公求之不获 , 遂封绵上为之祭田 , 并说“以志吾过 , 且旌善人 。 ”这一亡羊补牢的做法 , 终让此憾事稍获补救 。
《史记晋世家》也记载了介之推的事 。 晋文公为了要平息“王子带之乱” , 所以疏忽了介之推的赏赐 , 从者也用“龙欲上天 , 五蛇为辅”来比喻文公与从者的关系 , 从而点醒了文公 。
此事错在文公 , 他有改过之心 , 遍寻介之推不着 , 仍赐以绵上之田以表扬其善行 。
后代小说、神话所记载的介之推的故事非常丰富 , 对他的评价亦有不同的看法 。
如《东莱左氏博议》认为介之推责怪诸臣之贪功 , 恨怨自己不得禄位 , 攻击他人得赏 , 未必是志节高洁 , 而是思想偏激 。
文章图片
吕祖谦画像
吕祖谦批评介之推是借公理以逞私怨 , 并批评他沽名钓誉 , 相较于那些争夺名利的人不见得高明 。
吕祖谦用“以子之矛 , 攻子之盾”的手法 , 数说介之推的罪名 。 虽言辞犀利 , 咄咄逼人 , 却也不无道理 。
结语
“水激则旱 , 矢激则远” , 从以上晋文公归国之后处理的琐事 , 可以看出他冷静练达的手段 , 更显出其睿智权变 , 气度非凡 , 随机应变 , 不固守成规 。
晋文公经过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 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 这些都是他得以称霸春秋的最大资产 。
忧患兴国 , “能忍耻者安 , 能忍辱者存” , 晋文公遭骊姬之祸 , 因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 而识透人情冷暖 。
在这十九年中 , 他有机会考察各国 , 从宋、楚争霸中了解到各国的真实力量 , 分析出了列国间的相对关系 。 这些都成为他入国后制定治国政策的重要借鉴 , 为他称霸诸侯 ,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 西芹文史是怎样于乱世中存活,撰写史书取得颇高成就,一代文学家班彪
- 镜楼文史这盆污水怎么泼到他的身上了?,龚自珍儿子引洋人进圆明园
- 文史星空还会失去荆州吗?说出来别不信,若关羽同意江东联姻
- 文史星空但刘备不识货,不然刘备早就一统天下了,三国一位大才想投靠刘备
- 纵横文史败也萧何”,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成也萧何
- 文史救生圈为什么后期武将凋零?文鸯都能排第一,三国前期名将数不胜数
- 文史星空武功高强战功赫赫,确是薄情寡义之人,梁山排名第七的好汉
- 古风文史略论西汉时期的黄河水患与荒政
- 书香文史论宋朝经筵制度
- 天天文史能决定天子废立,西周时的“国人”究竟是什么人?真正的战斗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