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奖」不是周冬雨需要金像奖,是金像奖需要周冬雨( 三 )


一个细节 。
《叶问》 , 当叶问刚刚一个十个 , 赢了 , 回家路上 , 遇上一辆日本车 , 车上的人和武器耀武扬威着 。
叶问 , 安静 , 安静地退到一角 。
一个看不到的结局 。
原版《叶问》中 , 林家栋所扮演的日本翻译官李钊 , 为救叶问勇敢地打死心狠手辣的日本副官 , 却不幸被群情激昂又不明就里的群众殴打致死 。
但送审后 , 这段情节因为不太合乎整部影片的主要旋律被删节 。
为了电影 。
叶伟信放弃了 。
这很香港电影 。
香港电影天生是一个妥协者 。
不是向市场 , 就是向体制 。
这也是Sir在看到《叶问4》这么一个场景会被触动的原因 。
夕阳西下 , 甄子丹饰演的叶问 , 微微佝偻着身体 , 教授自己儿子打木人桩 。
孩子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
他示范给儿子看 , 并且还让孩子拍下来 。
这是什么?
这是香港电影写给后浪的一段“遗言” 。
该教的 , 都已经教给你们 。
剩下的 。
做得不够好的 。
看你们自己 。
这些年 , 金像奖阵营渐渐分出两派 , 一派是大路朝天的合拍大片 , 一派是往森林深处越走越深的本土小品 。
《麦路人》 。
本届金像奖提名10项 , 最终 , 张达明获最佳男配角 。
影片主题是 , “那些在麦当劳里过夜的人” 。
他们底层 , 窘迫 , 无家可归 。
“麦”这个字 , 导演黄庆勋有多层理解:
‘麦’(麥)字中间有很多‘人’ , 而‘路’字里面有很多‘口’ , 这代表了一种城市现象的喻意 。
所以 , 《麦路人》的英文名 , 将麦当劳的广告词“I'm Lovin' It”改成了《I'm Livin' It》 。
意思是:我生活在这里 。
再看看它的演员 。
54岁的郭富城、45岁的杨千嬅、62岁的万梓良、70岁的鲍起静 , 和55岁的张达明 。
全是老戏骨 。
香港的新人在哪里?
香港 , 早已不是流行偶像的第一工厂 。
这也是金像奖一边急于推出后浪 , 一边又因现实一次次回望的原因 。
比如张达明 。
在过去的香港电影 , 他是最会搞笑的配角之一 。
可现实比电影还无厘头 。
——现实中 , 张达明2012年查出鼻咽癌 , 2014年为了生活再次复出 。
55岁的张达明 , 终于凭借《麦路人》捧得金像奖的最佳男配 , 突破“零”突破 。
但 。
掌声在哪里?
同样“亏欠”的还有凭《叔·叔》获最佳男主的太保 。
这个在过去成龙电影搔首弄姿的“小跟班” , 第一次拿下影帝 。
——某种意义 , 比成龙更了不起 , 成龙金像奖男主履历是10提0中 。
但如果Sir不说 , 你又会在多少主流媒体看到他的名字 。
“太保”是他的艺名 , 他的原名 , 叫张嘉年 。
《叔·叔》 , 继去年姜皓文扮演的异装癖者《翠丝》后 , 又一部同性恋题材 。
出柜 。
在人生快要步入末程时 , 才卸下一切伪装 , 正视自己的性取向 。
这些“小片” , 成为了香港黄金配角的回春药 。
可问题是 。
靠药 , 你回得了春么?
就算回 , 也是一个假春 。
说到底 , 任何奖项的胜利 , 就是价值观坚持的胜利 。
这种价值观可以票房为先 , 可以艺术至上 , 甚至可以反票房 , 反艺术 , 但在这几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 , 我们很少看到那种坚硬如铁的倔强 。
它当然还是在凝视着香港电影 。
但它的身体 , 也早已追随市场地北上 。
昨天 , Sir的朋友圈 , 许多人转一系列组图 。
这些香港电影人 , 39岁时分别拍出了什么 。
但很少人知道 , 在开奖之前 , 香港媒体还邀请一百位电影界人士在历届香港金像奖获奖作品里评选历年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