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史上最牛家庭:一家6人同时参加科举,全部考中进士

导读:科举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 , 自隋朝开创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取缔 , 前后共经历1200多年 。
科举制度 , 打破了隋唐以前门阀士族对官场的垄断 , “上品无寒门 , 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 作为一种“取士不问世家” , 相对公平的选官制度 , 科举让很多出身底层的人 , 有机会进入国家统治阶层 。
“朝为田舍郎 , 暮登天子堂 , 将相本无种 , 男儿当自强 。 ”
出身、家境并不能决定命运 , 只要努力自强 , 任何人都可以凭借科举考试 , 一举封将拜相 。 也许早上还是在田间劳作的农民 , 但到了晚上就成了朝廷的官员 , 登上朝堂与皇帝商讨国家大事 。
【爱历史】史上最牛家庭:一家6人同时参加科举,全部考中进士
文章图片
科举 , 让寒门学子看到了希望 , 但是极低的录取率 , 又让高中进士“难于上青天” 。
历朝历代的科举考试 , 大概都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 考中院试后是秀才 , 中乡试是举人 , 中会试才是进士 , 而殿试则是由皇帝亲自主持 , 决定状元、榜眼、探花的人选 。
科举有多难?范进仅仅考中了举人 , 就兴奋地发狂;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 , 三次落榜;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 , 考到71岁不过是个贡生……
在封建社会 , 50岁考中进士就算是年轻的 , 因此才有“三十老明经 , 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
与其他朝代相比 , 宋朝重文轻武 , 无论是参加科举的人数 , 还是考中进士的人数 , 都堪称历代之最 。 在这种大背景下 , 宋朝涌现出了很多父子、兄弟全部考中进士的情况 。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北宋年间的苏轼、苏辙、苏洵 , 父子三人全部考中进士 , 被称为“一门三进士” 。
【爱历史】史上最牛家庭:一家6人同时参加科举,全部考中进士
文章图片
其实苏轼父子三人全部考中进士 , 在北宋时期并不是最牛的 , 因为还有一个家庭 , 6人同一年参加科举 , 结果全部高中 , 堪称1200年科举史上最牛的家庭 。 这个家庭就是曾氏家族 , 为首的一人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 。
天禧三年(1019) , 曾巩出生于江西省南丰一个书香世家 。 史书记载:“家世为儒” , 他的祖父做过户部郎中 , 父亲则是太常博士 。 曾巩自幼聪颖 , 受家庭的熏陶 , 很小就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才智 。 他5岁能文 , 6岁赋诗 , 12岁写出名篇《六论》 , 天下闻名 , 世人皆称其为“神童” 。
此后 , 曾巩顺利考中秀才、举人 , 1037年 , 18岁的他跟随父亲来到都城汴梁 , 参加科举会试 。 在众人看来 , 才华横溢的曾巩定会金榜题名 , 可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 他竟然落榜了 。
其实这并不是曾巩学问不高 , 相反 , 年少的曾巩意气风发 , 善用犀利的文辞写策论文章 , 不屑华丽的应试文章 , 不受主考官的喜欢 , 因此才不幸落榜 。
【爱历史】史上最牛家庭:一家6人同时参加科举,全部考中进士
文章图片
第一次科举落榜 , 曾巩并没有气馁 , 在父亲的帮助下 , 他留在了都城汴梁求学 , 并进入太学 。 在京城 , 曾巩因此认识了另一位大文豪王安石 , 两人一见如故 , 惺惺相惜 , 成了一生的挚友 。
后来 , 两人又一起参加科举 , 结果王安石一举中第 , 曾巩却再次落榜 , 而原因还是“其擅长策论 , 轻于应举时文 , 故屡试不第 。 ”
【爱历史】史上最牛家庭:一家6人同时参加科举,全部考中进士】对于曾巩的才学 , 王安石非常敬佩 , 称赞说:“曾子文章众无有 , 水之江汉星之斗 。 ”后来在王安石的介绍下 , 曾巩又结识了欧阳修 。
与曾巩一样 , 欧阳修也推崇古文和策论 , 在见识了曾巩的文采后 , 大为折服 。 就在曾巩在京城与众多文豪往来诗文 , 议论时政之时 , 家中突然传来父亲去世的噩耗 。
作为一个“奉父母以德的孝子” , 曾巩连夜赶回老家为父守孝 。 父亲去世后 , 曾巩不仅要侍奉守寡的继母 , 还主动承担起了抚养弟弟妹妹的责任 。 史料记载 , 曾巩以一己之力 , 克服千难万苦 , 将4个弟弟 , 9个妹妹抚养长大 , 教他们读书 , 为其娶妻生子 。
“奉继母益至 , 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 , 宦学婚嫁 , 一出其力 。 ”——《宋史·曾巩传》
【爱历史】史上最牛家庭:一家6人同时参加科举,全部考中进士
文章图片
圣人言:“修身 , 齐家 , 治国平天下 。 ”虽然家道中落 , 生活步履维艰 , 但曾巩仍“励其志、坚其守、广其学” , 不仅如此 , 他还亲自担任老师 , 教几位弟弟读书识字 。 在曾巩的悉心教育下 , 他的弟弟也都成长为满腹经纶的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