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侃史文人墨客独领风骚,古代“名人效应”:帝王将相“自带流量”


秋叶侃史文人墨客独领风骚,古代“名人效应”:帝王将相“自带流量”
文章图片
唐朝明星表演
受人追捧在古代常常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特权 。 特权阶层的名人做出一些事情 , 引得广大群众趋之若鹜 , 蔚为风尚 , 这样的事情也常常出现在正史或者稗官 。 这些名人散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 , 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固定的职业、固定的群体 , 唯一的相同是 , 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文化政治上的权威或是经济上的煊赫 , 往往能够吸引一些受众 , 对当时产生一些也许不自知的影响 , 可谓是古代世界的“顶流” 。
这种影响是多样的 , 有隐性 , 有显性 , 有对当时 , 有对未来……这些自知或者不自知的影响 , 严肃地说 , 叫做名人效应 。 文人骚客独领风骚: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
古代名人常常因为大众的追捧 , 对当时的风尚产生重要的影响 , 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 , 也有不怎么妥当的 。 以文学艺术的创作为例 , 名人引导了文学趣味
张戒《岁寒堂诗话》云:“韩退之之文,得欧公而后发明 。 陆宣公之议论,陶渊明、柳子厚之诗,得东坡而后发明 。 子美之诗,得山谷而后发明 。 ”这些往往也体现在后世 , 全面浏览古代艺术瑰宝之后 , 了解它本身在历史长河的毁誉兴衰着实是一件趣事 。 王羲之在唐初因为唐太宗的喜爱而受追捧 , 宋代文人则开始重视王献之的成就 。 二王的成就是不容置疑的 , 然而根据新的名人的偏好 , 有起伏也是寻常 。 引发政治运动
《宋史·选举志》记载 , 嘉祐二年(1057) , 欧阳修知贡举 。 时进士益相习为奇僻 , 钩章棘句 , 浸失浑淳 。 欧阳修知贡举 , 尤以为患 , 痛裁抑之……既而试榜出 , 时所推誉 , 皆不在选 。 浇薄之士候修晨朝 , 群聚诋斥之 , 街司逻吏不能止 。 至为《祭欧阳修文》投其家 , 卒不能求其主名置于法 。 然自是文体亦少变 。
这是欧阳修反对太学体 , 进行古文运动中的一件小事 , 而古文运动自然不仅仅是文学性质 , 这里恐离题万里 , 故不多说 。
秋叶侃史文人墨客独领风骚,古代“名人效应”:帝王将相“自带流量”
文章图片
欧阳修名人引导了商品买卖
商品买卖 , 是为小民生计 。 受人爱戴、敬重的名人 , 并不完全脱离小民生计 。
比如 , 苏轼在海南时曾应一位卖馓子老妪之请题写了一首广告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 ”本来老妪生意清淡,经他题诗之后从此兴隆,成为一桩美谈 。 偶尔借助自己的名气为店家招徕顾客 , 结一善缘 , 何乐不为呢?祸国殃民
当然 , 负面影响一定也不少 , 但流传的不多 。 正面的影响成为名人传记里光辉的履历 , 人们津津乐道 , 负面的影响则是奸佞传记里更容易见到 。 与前者不同 , 负面影响既不光彩 , 也不有趣 , 更不是人们主动效仿、追捧 。
《明史》说官员奏章每言事之前 , 必先称颂魏忠贤 。 所谓“故天下风靡 , 章奏无巨细 , 辄颂忠贤 。 ”这也可以称作官场风气 , 然而只会展示出官场的黑暗肮脏和水深火热 。
另外 , 即使平常的名人 , 也有好心办坏事的可能 。 朱熹曾经为治疗他的足疾的一个道士赠诗说 , “幾载相扶藉瘦筇 , 一针还觉有奇功 。 出门放杖儿童笑 , 不是从前勃窣翁 。 ”道士走后 , 足疾复发 , 诗却无从追回 , 这不就增加了道士“持此误他人”的可能吗?帝王将相们自带流量:楚王好细腰 , 宫中多饿死
古代名人出自特权阶层 , 又各自不同 , 他们的群体和他们所产生的效应都有很多“特色” 。 以历代帝王为标杆——上有所好 , 下必效焉
如果提到古代皇帝的广告 , 专注农家乐的乾隆皇帝一定必不可少 。 抛开个人看群体 , 皇家也是经纪人热衷的广告对象 。 《武林旧事》记载说 , “小舟时有宣唤赐予 , 如宋五嫂鱼羹 , 尝经御赏 , 人所共趋 , 遂成富媪 。 朱静佳六言诗云:柳下白头钓叟 , 不知生长何年 。 前度君王游幸 , 卖鱼收得金钱 。 ”著名的“宋嫂鱼羹”就因鱼幸而传扬至今 , 使人时时想见鱼羹的鲜美 , 趋之若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