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一个好皇帝设计了一个坏制度,最终成为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洪武三十一年(1398)二月初九 , 燕王朱棣做了一个梦 , 梦到朱元璋送给自己一个大圭 , 并告诉他“传之子孙 , 永世其昌 。 ”梦醒时分 , 内侍来报 , 世子妃张氏诞下一子 , 即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 。
朱瞻基幼年聪颖 , 深得祖父明成祖朱棣喜爱 。 永乐九年(1411年) , 十三岁就被册立为皇太孙 , 曾多次跟随朱棣征讨蒙古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 , 明成祖朱棣在北征途中 , 病逝榆木川 , 明仁宗朱高炽登基 , 但是仅仅10个月后朱高炽就驾崩了 , 朱瞻基迅速即位 , 成为明朝第五位皇帝 。 大明朝在不到一年之内 , 换了三位皇帝 。
明朝先后传位十六帝 , 后世公认有作为的皇帝只有五位 , 分别是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和朱佑樘 。 这五位皇帝 , 对应的时代正好是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兴 。
【爱历史】一个好皇帝设计了一个坏制度,最终成为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文章图片
朱瞻基是一位善于纳谏的皇帝 , 励精图治 , 知人善任 , 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张辅、于谦、周忱 , 在军国大事上 , 能听取臣下的意见 , 比如在即位之初 , 他听从阁臣、大学士杨荣的建议 , 率兵亲征 , 平定了怀有不臣之心的皇叔高煦的叛乱 , 维护了皇室内部的稳定;交址(今越南北部)叛乱 , 朝廷数派大军征剿 , 均吃败仗 , 朱瞻基听从杨士奇、杨荣等人的建议 , 停止对交址用兵 , 等等 。 应该说宣德一朝 , 是明代君臣关系最为融洽、政治相对清明、社会较为和谐、经济稳步发展、边防比较稳固的时期 , 史称"仁宣之治" 。
朱瞻基时期是明朝一个了不起的时期 , 那时没有压倒一切的外来的或内部的危机 , 没有党派之争 , 也没有国家政策方面的重大争论 。 政府有效地进行工作 , 尽管宦官日益参与了决策过程 。 及时的制度改革提高了国家行使职能的能力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 这两者是贤明政治的基本要求 。 后世把宣德之治作为明代的黄金时代来怀念 , 这是不足为奇的 。
但是朱瞻基从小就喜欢斗蟋蟀 , 即位之后他曾经让各地采办上等蟋蟀来京 , 地方官员为了取悦宣宗 , 都变本加厉地下达任务 , 一度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 朱瞻基也被百姓们称为"蟋蟀天子" 。 他还是一位颇具艺术天赋的皇帝 , 在诗词、画作、金石、书法等方面 , 都是十分精通 , 可以与北宋徽宗一比 。
【爱历史】一个好皇帝设计了一个坏制度,最终成为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文章图片
然而 , 朱瞻基想不到的是 , 虽然自己创造了“仁宣之治” , 但却也成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
明初内臣不许读书识字 , 而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下令设置"内书堂" , 教导宦官们读书 , 后设司礼监秉笔太监 , 司礼监掌印太监 。 朱瞻基还发明了“票拟”和“批红”制度 , 其本意是既要让内阁阁员们多工作尽心尽力的办事 , 又不能赋予内阁太大的权力 , 同时也能六部的办事速度和效率 , 但实际上也促进了宦官势力的崛起 。
票拟 , 也叫做票旨、条旨 , 也就是说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 , 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 , 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 , 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 。 而皇帝用红字所做的批示 , 叫做"批红" , 亦称"批朱" 。
明中叶以后 , 皇帝多深居后宫 , 荒嬉享乐 , 不理国政 , 成化、正德、隆庆、天启等朝的皇帝都特别宠信宦官 , 甚至将"批红"的大权也交给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 , 内阁的职权受到宦官的钳制 。 "批红"属于皇帝的最高决策权 , 司礼太监代皇帝"批红"是在代行皇权 , 代表皇权监督和控制政府机构的施政活动 , 以确保皇权的利益不受损害和侵犯 , 并防止任何违背皇帝意图的行为出现 。
【爱历史】一个好皇帝设计了一个坏制度,最终成为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文章图片
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明朝著名的大宦官 , 在他们得势时无不压抑和控制着内阁 。 内阁拥有"票拟"之权 。 这就使它对皇帝权力的限制 , 超过了过去的宰相 。 内阁学士要想有所作为 , 必须首先巴结太监 。 因为内阁学士根本见不到皇帝 , 不讨好太监 , 他们的意愿、设想便不能被皇帝得知 。 即便是大学士们饱读圣贤书 , 最终还是要向宦官们低头 。 即使是张居正也不能例外 , 身为内阁首辅 , 也只能通过给太监行贿 , 在他们的帮助下才最终掌握实权 , 才有机会进行改革 。
明朝的宦官权力扩张 , 成为动摇国本的杀器 , 而朱瞻基也就成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