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唐朝战事频繁既有扩张原因也有自保因素

有唐一朝289年 , 可以发现其对内对外战争不断 , 但是其进行战争的因素有很多 。 大体来看其先是为了扩张 , 再是为了自保 , 最后只是为了维护荣誉 。 唐王朝对外战争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先升再降、又升又降 。
李渊、李世民、李治初期 , 是为了对外扩张 , 给子孙后代打出一片空间
【爱历史】唐朝战事频繁既有扩张原因也有自保因素】李世民
唐王朝取得的决定性胜利都是在这个阶段 , 先是灭了东突厥 , 报了渭水之盟一箭之仇;之后是灭了吐谷浑、西突厥归附 , 唐王朝在西域有了坚实的立足点 。
当时波斯萨珊王朝正在与大食激战正酣 , 东方还受到西突厥不断侵略 , 波斯萨珊王朝危在旦夕 , 在贞观十二年向大唐求援 。 既然是求援 , 一方面是介绍情况 , 一方面是承诺利益 。 所以 , 李世民对中亚乃至地中海、欧洲的整个形势是有一定了解的 , 并且有波斯萨珊王朝这个老牌帝国的帮助 , 唐王朝在欧洲战局中分一杯羹是完全可能的 。
唐王朝北方、东北是草原和林海雪原 , 东方是大海 , 南方是热带丛林 , 扩展空间有限 。 只有西方 , 只要跨过西域沙漠和戈壁地带 , 掌握了中亚 , 地中海和欧洲就在唐军铁蹄之下 。 以李世民的雄才大略 , 必定是把控制整个欧亚大陆作为唐王朝的历史使命 。 所以 , 李世民的一生 , 一直在努力向西 , 并初步控制了通往中亚的大门 。
【爱历史】唐朝战事频繁既有扩张原因也有自保因素
文章图片
李世民后期转头东征辽东高句丽 , 又灭了薛延陀 , 一方面是薛延陀和高句丽开始不服管束 , 另外李世民也觉得自己日益老迈、时日无多 , 继承人李治又不是个英武果决之辈 , 中亚局面复杂暂时无法取得突破 , 于是先把身后问题解决了 , 减少儿子继承自己遗志的困难 。
李治初期延续了李世民时期的战略 , 消灭东突厥残余车鼻可汗 , 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 , 灭百济、高句丽 , 唐王朝对外扩张达到顶点 。
李治初期也被称为永徽之治 。 李治在位34年 , 期间前前后后换了十来个年号 , 永徽是第一个 , 这个年号只用了6年 。 只用永徽年号说事儿 , 是说明李治刚刚继位时治国效果还可以 。
【爱历史】唐朝战事频繁既有扩张原因也有自保因素
文章图片
唐朝对西的战事
李治武则天时期丢失大量领土 , 李世民辛苦二十年扩张成果荡然无存
自从武则天开始协助李治处理政务 , 大唐就一天不如一天 。 这段时间虽然灭了高句丽 , 但吐蕃开始发展壮大 , 在大唐眼皮底下消灭了吐谷浑 , 占领了青海 , 大唐向西扩张的腰眼上被吐蕃抵住了一把锋利的钢刀 。 吐蕃也因此走下了高原 , 有了足够的人口和土地 , 具备了和唐王朝抗衡的实力 。
李治和武则天东西两个方向都有失利 , 东北亚尚未平定就回师向西 , 薛仁贵大非川败于吐蕃手下 , 不但青海没收复 , 东北亚也被新罗控制;这种情况下又在中亚设立了十六州都督府 , 把版图扩大到极限 , 但很快被大食、吐蕃两路夹击 , 中亚十六州都督府沦陷、安西四镇沦陷 , 后来虽然收复了安西四镇 , 但唐王朝的对外扩张已经被彻底遏制 。
另外 , 北方蒙古高原上的突厥人重新兴起 , 建立了后突厥汗国 , 控制北至贝加尔湖地区的安北都护府从此失去;契丹和奚的反叛使唐王朝(武周)损兵折将 , 渤海国兴起 , 唐王朝在东北地区的实际控制区域又后退了一大步 。
【爱历史】唐朝战事频繁既有扩张原因也有自保因素
文章图片
武曌
这段时间 , 李世民辛苦打拼二十年的战略优势荡然无存 , 唐王朝的战略局势前所未有的恶劣 , 武则天之后的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就是接手了这么一个烂摊子 。
依靠强盛的国力 , 盛唐维持住了周边局势 , 但并未取得决定性胜利
进入盛唐 , 李隆基几次对契丹、后突厥、渤海国的攻击性军事行动都以失败告终 , 只是在防守反击时击败了吐蕃等敌人 。 当时虽然国力强盛 , 但再无李靖一级的名将 , 李隆基也调整了对外政策 , "持重安边" , 靠国力消耗吐蕃和后突厥两个大敌 ,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吐蕃没占到便宜 , 后突厥被消耗至死 。
李隆基
但盛唐后期 , 由于改"持重安边"为"对外开边" , 西域的高仙芝所谓胜利和失败都是这种背景下取得的胜利和失败 , 对局势改善毫无益处 , 只是与大食和吐蕃互相消耗而已 。 北方的安禄山靠攻打契丹和奚拥兵十余万 , 还当上了胡人的第一个郡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