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中国父母养育日本遗孤30年后,生母将他带回日本,养父母咋样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 , 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差距 , 就如同边远贫困地区 , 和广州、上海的差距 。
那时哪个中国人能去趟日本 , 都会让很多人羡慕 , 如果能到日本生活 , 那简直成了很多人膜拜的对象 。
姚小民是成都人 , 1982年三十二岁时 , 和妻子、女儿来到日本 。 在日本生活五年后 , 日本政府即将给他日本国籍 , 并给他分配房子 。
就在这个关键时候 , 姚小民却想要回国 。 他在国内没有自己的事业 , 回国意味着失业 , 意味着放弃一家人在日本都将获得的高福利 。
【历史故事】中国父母养育日本遗孤30年后,生母将他带回日本,养父母咋样了?
文章图片
姚小民
妻子对姚小民的想法很不理解 , 坚决反对他回国 。 他们一家能享受日本的福利 , 都是因为姚小民的生母是日本人 , 他有日本在华遗孤的身份 。
如果他放弃日本国籍回国 , 他的妻女也不能在日本呆下去 。
姚小民是较早去日本的在华日本的遗孤 。 改革开放后 , 四千多日本在华遗孤 , 很多开始返回日本 。
日本厚生省的统计数据表明 , 1985年到1995年十年间 , 有1468名日本在华遗孤回到日本定居 。
此后还不断有日本在华遗孤回日本 , 几十年后留在中国的日本遗孤所剩无几 , 像姚小民这样去了日本又要回中国的人 , 在这个群体中是极少数 。
【历史故事】中国父母养育日本遗孤30年后,生母将他带回日本,养父母咋样了?
文章图片
留在中国的日本遗孤 , 不回去的原因各有不同 , 不过基本都在中国事业有成 , 在中国的生活条件远比姚小民好 。
原黑龙江密山市委副书记张爱庭就是日本遗孤 。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几天 , 母亲抱着他坐上满载日本拓展团妇女、儿童的火车 , 准备离开密山回国 , 不想他母亲被日军自己埋在铁道上的地雷炸死 。
【历史故事】中国父母养育日本遗孤30年后,生母将他带回日本,养父母咋样了?】他被中国人从母亲的怀里抱走 , 转手送给当地一个瓦匠收养 。 当时他还不记事 , 长大后一直以为瓦匠夫妇就是他的亲生父母 。
直到他初中毕业学校推荐他去军校 , 政审时他才知道自己是日本遗孤 。
不过这个身份除了没有让他上成军校 , 并没有对他有其他不利影响 。 他考上大学因家庭经济困难 , 还申请到二等助学金 , 家里每月只需要给他两三元钱 , 就能供他读完大学 。
学校老师、同学大多知道他日本遗孤的身世 , 他也没有受到歧视 。
【历史故事】中国父母养育日本遗孤30年后,生母将他带回日本,养父母咋样了?
文章图片
张爱庭
大学毕业七年后 , 1979年他调到党政机关工作 , 干过纪检委 , 1993年又当上市委副书记 , 1997年担任政协主席 。
张爱庭这种情况 , 不管论情感还是论条件 , 回日本的动力都不足 , 更何况他两次参加日本寻亲团去日本 , 都没有找到亲人 。
东北是在华日本遗孤最集中的地方 , 张爱庭介绍密山有位镇长是日本遗孤 , 回到日本只能在亲戚的工厂当工人 。
还有位副镇长的妻子是日本遗孤 , 回到日本在酒店当清洁工 。 张爱庭受党培养在大学同学中都是佼佼者 , 回日本亲朋没有一个 , 还要在中老年从底层重新打拼 , 实在没有回日本的理由 。
【历史故事】中国父母养育日本遗孤30年后,生母将他带回日本,养父母咋样了?
文章图片
姚小民的情况和张爱庭大不一样 , 他才三十出头 , 在中国属于大城市收入较低的家庭 。
那个年代成为日本公民 , 他一家生活水平会有极大提升 , 他年轻还能为自己、为妻女创造更好的未来 。
而且他又是和生母生活在一起 , 能够得到照应 , 选择回中国到底又是什么原因?
姚小民的养母叫郝琪 , 年轻时她和丈夫因为自身的原因 , 想领养一个孩子 , 但一直没有机会 。 1950年 , 有位母亲找到他们夫妇 , 要把自己未满周岁的小儿子送给他们 。
一个母亲把亲生骨肉送人 , 肯定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 郝琪知道这位母亲的基本情况 , 对收养她的儿子有点犹豫 , 但忍不住对孩子的渴望 , 还是和丈夫决定到她家去看下孩子再做决定 。
【历史故事】中国父母养育日本遗孤30年后,生母将他带回日本,养父母咋样了?
文章图片
郝琪夫妇
这位母亲叫福田贞子 , 是日本人 , 她父亲曾是东北的日本军官 。 抗战期间 , 福田贞子和一个中国人相恋结婚 。 日本投降后她没有回国 , 而是和丈夫来到成都开始新的生活 。
她丈夫在成都发展得不错 , 当上邮电局的代局长 , 他们也有了第一个孩子 。 本来这个家庭的小日子可以过得很美满 , 但福田贞子日本人的身份 , 却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