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李泌建议唐朝和回纥、南诏、大食共同对抗吐蕃,维州战后均无心恋战

很多人对吐蕃强大的印象多来源于安史之乱后对唐军的碾压性优势 。 也确实 , 这段岁月足够的长 , 大约从至德元载(756年)开始 , 一直持续到贞元二年(786年) , 历经肃宗、代宗、德宗三朝 。
但贞元二年(786年)之后 , 狂攻了一百多年的吐蕃已渐渐露出了疲态 。 对于这一点 , 有切肤之痛的唐朝感受非常明显 , 在《旧唐书》里有明确的记述:“宝应、大历中频遣使来 。 ”“牟栖卒 , 弟诃论立 。 贞元中 , 与吐蕃为勍敌 。 蕃军太半西御大食 , 故鲜为边患 , 其力不足也 。 ”
而这时 , 唐朝宰相李泌又给德宗出了一条釜底抽薪之计 。 《资治通鉴》记载:李泌“对曰:‘臣愿陛下北和回纥 , 南通云南 , 西结大食、天竺 , 如此 , 则叶蕃自困 。 ’”
随后 , 在他的运作下 , 唐朝与回纥再次结成盟友 。 回纥可汗顿莫贺达干娶德宗第八女咸安公主为妻 , 这也是唐朝三次皇女和亲之一 。 除嫁女之外 , 德宗还册封女婿顿莫贺达干为“长寿天亲可汗” 。
这可惜 , 莫贺达干也没长寿了 , 娶了媳妇 , 次年就死了 。
不过 , 在他任内“回纥”正式更名为“回鹘” , 也算青史留名了:“回纥合骨咄禄可汗得唐许昏 , 甚喜 , 遣其妹骨咄禄毗伽公主及大臣妻并国相、跌都督以下千余人来迎可敦;辞礼甚恭 , 曰:‘昔为兄弟 , 今为子婿 , 半子也 。 若吐蕃为患 , 子当为父除之!’因詈辱吐蕃使者以绝之 。 冬 , 十月 , 戊子 , 回纥至长安 , 可汗仍表请改回纥为回鹘;许之 。 ”
【历史故事】李泌建议唐朝和回纥、南诏、大食共同对抗吐蕃,维州战后均无心恋战
文章图片
南诏疆域图
除回鹘外 , 南诏国也重新成了唐朝盟友 , 极大地减轻了剑南道的军事压力 。
遥远的黑衣大食李泌有没有放弃 , 贞元元年(785年) , 以杨良瑶为使 , 扬旄西海远赴大食 , 这比同为宦官的郑和早了整整620年 。 《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记载:“贞元初 , 既清寇难 , 天下乂安 , 四海无波 , 九译入觐 。 昔使绝域 , 西汉难其选 , 今通区外 , 皇上思其人 。 比才类能 , 非公莫可 。 以贞元元年四月 , 赐绯鱼袋 , 充聘国使于黑衣大食 , 备判官、内谦 , 受国信、诏书 。 奉命遂行 , 不畏于远 。 ”
李泌下的这盘大棋 , 堪称不折不扣的“阳谋” 。 因为 , 大食、大唐和南诏国与吐蕃都存在结构性的矛盾 。 只要有个机缘 , 很容易就能联合起来 , 而这对吐蕃来说 , 几乎是无解的计策 。
对于当时的战争形势 , 不光李泌看得清楚 , 韩滉也看出来了 。 《旧唐书·韩滉传》记载:“滉上言:‘吐蕃盗有河湟 , 为日已久 。 大历已前 , 中国多难 , 所以肆其侵轶 。 臣闻其近岁已来 , 兵众浸弱 , 西迫大食之强 , 北病回纥之众 , 东有南诏之防 , 计其分镇之外 , 战兵在河、陇五六万而已 。 ’”
虽然吐蕃一直在以战养战 , 仅河陇地区估算就至少掠去数以百万计的唐人 。 但当时吐蕃是西边顶着黑衣大食、北边扛着回鹘、东边对着大唐 , 东南角的南诏国也重新成了唐朝的盟友 。 再强大的自生能力也禁不住这种消耗 , 更何况人口本身就是一种再生缓慢的资源 。
因此虽然贞元早期 , 吐蕃依旧有能力主动进攻 , 甚至在两国会盟时发动了“平凉劫盟”的诡计 , 但唐朝已经开始逐步将防线向外推 。
【历史故事】李泌建议唐朝和回纥、南诏、大食共同对抗吐蕃,维州战后均无心恋战
文章图片
这时期 , 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剑南道的“维州之战” 。
维州(今四川理县)历来都是剑南防御的节点 , 广德元年(763年)被吐蕃攻陷 , 改称“无忧城” 。
贞元十七年(801年)八月 , 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整顿军马 , 遣唐军步骑兵两万人 , 兵分九路齐头并进 , 向吐蕃所属维、保(理县北孟屯河中下游)、松州(四川松潘)、栖鸡、老翁城等地发起进攻 。
之前唐蕃两国在剑南的战争 , 基本都是吐蕃主攻唐朝防御 , 而这次唐军却主动出击 , 表明唐军的军事实力已能和吐蕃军队分庭抗礼了 。
多路并进的唐军 , 在剑南崇山峻岭间与吐蕃展开连番血战 。 战事从八月一直持续到十二月 , 其中双方主力在雅州(四川雅安)城外的决战 , 以吐蕃惨败告终 。
随后 , 唐军继续向西南推进连克吐蕃多座城堡 。 另一支唐军则在南诏军队的配合下 , 强渡泸水(大渡河)绕至吐蕃军队后方 , 决堤水淹吐蕃军营 。 吐蕃军队大溃 , 被唐军合围在鹿危山的山谷之中全军覆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