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只经历了103天便宣告失败 , 但“戊戌变法”毫无疑问是晚清时期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维新运动 。 1898年9月28日 , 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惨遭杀害 , 历史上将他们称作“戊戌六君子” 。
事实上 , “戊戌六君子”本来应该叫“戊戌八君子” , 因为当初慈禧在废除变法下令抓人的时候 , 一共抓捕了8名维新人士 , 但最终她只杀死了其中6人 。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戊戌六君子”中年纪最小的人,死时仅有24岁,还有两位去哪了】(戊戌六君子)
那么 , 另外两位维新人士 , 为什么能在变法中活命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戊戌变法”失败后 , 变法人士的情况 。
一、康有为、梁启超 。
由于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了《万国公报》 , 并且在社会中不遗余力地为维新运动制造舆论 。 因此 , 在当时看来 , 这两位才是“戊戌变法”的真正带头人 。
然而 , 还没等清廷抓到人 , 康有为和梁启超就在收到消息后 , 迅速逃离了北京 。 其中 , 康有为一路颠沛流离 , 四处躲藏 , 最终逃到了日本 。 梁启超也在伊藤博文的帮助下 , 成功到达日本 。
二、康广仁 。
在听说两个变法领袖逃跑的消息后 , 慈禧太后非常愤怒 。 为了纾解心中对康有为的愤恨 , 慈禧将怒火全撒到了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身上 。
实际上 , 清军抓人当天 , 康广仁本来是有机会逃跑的 。 当时他正与康有为以及梁启超在北京的南海公馆里 。 当清军抓人的消息传来后 , 康广仁本来已经和两人一起出逃了 。 并且为了安全 , 他还换上了一件厨师服 。 但在逃跑过程中 , 他发现忘了东西 , 于是半道上又折返了回来 。
不幸的是 , 康广仁曾在前几天训斥过自家的厨师 , 厨师由此怀恨在心 。 在看到清兵抓人以及康广仁失魂落魄的样子后 , 厨师果断地指认了康广仁 , 并将其出卖 。
而被抓之后的康广仁 , 也成为了慈禧第一个必杀之人 。
文章图片
(康广仁和梁启超旧照)
三、刘光第、林旭、杨锐、谭嗣同 。
刘光第、林旭、杨锐、谭嗣同四人 , 被授予四品卿衔 , 合称为“军机四卿” 。 他们参与了变法新政 , 并且总揽朝廷的纳谏大权 , 是光绪帝最为依仗的四人 。
刘光第一度在刑部当了十多年官 , 自从接触到维新变法运动后 , 他开始频繁向光绪上谏 , 凭借“国势艰危 , 与中外积弊 , 非力矫冗滥 , 无以图治”的变法主张 , 刘光第开始被光绪帝赏识 。 变法失败后 , 他在军机处被捕 , 甚至在死前 , 也一直是神情自若 , 正气凛然 。
林旭在科举中多次碰壁 , 后来在变法中受到重用 , 因此他尤为珍惜 。 在维新活动中 , 他上书最多 。 林旭当然也没能逃掉被杀的命运 , 他死时仅有24岁 , 是“六君子”中年纪最小的人 。
杨锐是张之洞的重要幕僚 。 当杨锐被捕之后 , 张之洞曾致电荣禄 , 表示愿意亲自为他作保 。 但是杨锐刚直不阿 , 怒骂荣禄刚愎自用 。 最终 , 气急败坏的荣禄煽动慈禧太后 , 杀掉了杨锐 。
谭嗣同选择了主动慷慨赴死 。 他认为 , 变法维新是必须要流血的 。 因此 , 他不惜以自己的性命警醒世人 , 希望推动国家的发展 。 他被抓捕后 , 在狱中留下了绝命诗:“有心杀贼 , 无力回天 , 死得其所 , 快哉快哉!”这首诗 , 伴随着他的牺牲 , 成了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 。
四、杨深秀 。
变法失败后 , 杨深秀本来并没有第一时间被抓 。 但他却不顾个人的安危 , 接连做出了冒险举动 。 他不仅想要说服董福祥军反正 , 同时还想要求慈禧还政给光绪 。 最终 , 他也一并被抓 , 慷慨就义 。
除了逃走的康有为、梁启超 , 以及死去的“六君子” , 实际上 , 当时清廷还抓了两个人 。
文章图片
(李鸿章像)
五、徐致靖 。
作为维新派人士 , 徐致靖的官职实际上比“军机四卿”还要高 。 一开始被抓以后 , 他也认为自己必死无疑 。 但由于李鸿章与徐致靖一家私交甚笃 , 李鸿章便开始请求荣禄帮忙 。
荣禄在为徐致靖求情后 , 慈禧太后大发雷霆 。 但荣禄却说 , 徐致靖只是个书呆子 , 并且维新三个月 , 皇帝一直都没有召见过他 。 慈禧这才判了徐致靖斩监候 。
- 【历史故事】《明史》中的西厂是怎样的?
- 【历史故事】李善长为什么在大明王朝中位高权重?
- 【爱历史】赵国名将廉颇,辅佐三朝赵王不得志,奔走魏国,后又到楚国为将
- 【历史故事】他是岳飞的忠实追随者,死前大喊了一句话,最后成一流名将
- 【爱历史】历史上的索菲娅公主,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 【历史故事】他是蜀汉后期最重要的军事将领,曾在边陲重镇设置四大都督
- 【历史故事】刘秀娶郭圣通为妻,真的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吗?
- 【历史故事】后汉高祖皇后刘知远的故事
- 【历史故事】明末农民起义军大顺政权所铸钱币——永昌通宝
- 【历史故事】百家姓·各大姓氏|奉友湘:“奉”天承运来自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