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潮湿溶洞中发现两台发电机,78年后还能正常工作,如今被列入遗产名录

随着科技发展 , 各类物品更新换代不断加快 , 快到甚至等不及物品坏掉;但老辈人又有这么一句“新三年 , 旧三年 , 缝缝补补又三年”这话在今天看多少有点夸张 , 但现实中类似的例子其实并不少见 。 经常听某些朋友说家里的“传家宝” , 大多是爷爷结婚时的家具 , 奶奶的嫁妆等 , 到今天依然结实耐用;这些还不算什么 , 在贵州发现了两台78年前的发电机 , 夸张的是 , 到今天居然还能正常发电 。
【历史故事】潮湿溶洞中发现两台发电机,78年后还能正常工作,如今被列入遗产名录
文章图片
这段历史还要追溯到抗战时代 , 当时战火蔓延至中缅地区 , 日军企图以缅甸为跳板入侵 , 我方也派出以“远征军”为代表的军事力量应战;实事求是的说 , 在军事力量方面我军长期处于劣势 , 尤其日军空中力量强悍 , 长期的狂轰滥炸掐断了云南与缅甸的公路运输线 。 结果导致前方战事紧张 , 急需的武器弹药却运不过去 , 甚至最基本的电力和油料都供应不上;如此困境中 , 我方各部经过紧急讨论 , 最终决定在贵州桐梓县大山深处修建一座“天门河水电站” 。
【历史故事】潮湿溶洞中发现两台发电机,78年后还能正常工作,如今被列入遗产名录
文章图片
说起来简单 , 但当时满天都是日军飞机 , 水电站的目标实在太大了;为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当时清华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和工业大学5所名校的专家们组成一支庞大的科研队伍 。 后经调研 , 最终选择在贵州特有的地下溶洞中建造水电站 , 这样即便天上有日军飞机也很难发现;还要说明一点 , 理论方案是确定了 , 但按当时我国的技术实力 , 即便建起了水电站的主体还是没有发电机组用 , 只能从美国进口 。
【历史故事】潮湿溶洞中发现两台发电机,78年后还能正常工作,如今被列入遗产名录
文章图片
前面已经说了 , 当时的公路运输线已被日军掐断 , 即便当时我方有能力购买发电机组 , 却没办法运至新建成的发电站;无奈之下 , 我方又选择了一条艰难路经:先将发电机从美国海运至印度 , 再由空军沿“驼峰航线”飞跃喜马拉雅山 , 将部件运至昆明 , 然后过滇黔公路 , 翻越崇山峻岭 , 最后运到贵州桐梓县大山深处 。 这番理论计划已经够复杂了 , 现实情况更艰难 , 这两台发电机组重达100多吨 , 即便拆成零件后目标依然太大 。
【历史故事】潮湿溶洞中发现两台发电机,78年后还能正常工作,如今被列入遗产名录
文章图片
但又没其他办法 , 发电站有发电机才能运转 , 我方历尽千辛万苦 , 最终硬是将零件分批运到了贵州深山 。 简单来说 , “天门河水电站”终于在1942年得以建成 , 这也是我国第一座建在地下溶洞中的水电站;“天门河水电站”为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 但随着战争结束 , 它也逐渐停止了运转 , 甚至一度被人遗忘 。 转眼数十年 , 当考古专家再发现这座地下水电站时 , 眼前已是成了一片狼藉 。
【历史故事】潮湿溶洞中发现两台发电机,78年后还能正常工作,如今被列入遗产名录
文章图片
这不奇怪 , “天门河水电站”建在战时 , 被人遗忘也属正常 , 又是建在潮湿的地下溶洞中 , 数十年的湿气侵袭造成破败情形也算正常现象;令人吃惊的是 , 2台发电机组竟还能正常发电 , 这就太夸张了;怎么说也是金属机械 , 历经数十年的湿气侵袭 , 理论上早应该锈蚀严重 , 怎么可能在无人保养的情况下 , 数十年后还能正常工作呢?大概只能用“质量太好”来形容了 。
【历史故事】潮湿溶洞中发现两台发电机,78年后还能正常工作,如今被列入遗产名录
文章图片
其实不仅我方专家这么想 , 就连当年生产该发电机的美国公司也深感意外 , 并立马派人来贵州查看这2台生产与上世纪40年代的“古董”发电机;为此美国公司兴奋不已 , 甚至提出以200万美元的高价回收这两台发电机 , 目的是作为该企业象征 。 乍一听 , 200万换两台老旧发电机 , 这买卖咱们不亏啊 , 但还是被桐梓县政府婉拒了;这两台发电机已经超出了“机械”意义 , 它们代表的是一段艰辛历史 , 对我们有着非凡意义 。
【历史故事】潮湿溶洞中发现两台发电机,78年后还能正常工作,如今被列入遗产名录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潮湿溶洞中发现两台发电机,78年后还能正常工作,如今被列入遗产名录】2019年4月12日 , 天门河水电站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