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古代媵制婚姻:娶老婆必须连带小姨子一块儿娶了,不想要可不行

“昏礼者 , 将合二姓之好 , 上以事宗庙 , 而下以继后世者也” , 《礼记》中的这句话表明了在古代人的认知里 , 婚姻是一件关系家族存续的大事 。
现代人提起婚姻 , 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婚姻与爱情挂钩 , 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 。 然而在古代却并非如此 , 在古代的宗族礼法世界之中 , 婚姻不仅仅是男女双方的事情 , 更是两个家族之间的大事 。
所以 , 在古代的婚姻并不是男女双方相互选择的结果 , 而是双方的家族在经过慎重思考之后立下的契约关系 。 当然 , 与这种关系相对应的是古代婚姻制度与现在也截然不同 。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 , 长期同行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 在封建时代之前 , 则还有着媵从陪嫁的制度 。
【历史故事】古代媵制婚姻:娶老婆必须连带小姨子一块儿娶了,不想要可不行
文章图片
那么到底媵妾制度是什么呢?古时候的人们为什么会采用这种制度呢?
媵婚制度的含义
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有过一个词语“妃嫔媵嫱” , 妃嫔二字很好理解 , 那么“媵”又是什么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先秦时的媵婚制度了 。
媵最早的意思是送嫁 ,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 , 媵慢慢从送嫁变成了陪嫁 , 就是说当女子出嫁之时 , 与她有亲缘关系的女子一直陪嫁到夫家 。 所以 , 古代贵族娶妻并不是娶一个女人 , 而是娶一群女人 。
那么 , 媵从的来源的都有哪些呢?在先秦的媵婚制度中 , 最普遍的一种就是同族的侄娣为媵 , 所谓侄 , 就是侄女 , 娣 , 顾名思义就是“女弟” , 就是妹妹 。 不过由于媵的地位低于正妻 , 所以嫡出一般是不会为媵的 , 陪嫁的都是庶出的妹妹 , 或者宗族中的堂妹 。
【历史故事】古代媵制婚姻:娶老婆必须连带小姨子一块儿娶了,不想要可不行
文章图片
媵从的另外一个来源就是同姓的诸侯国送嫁 , 历史学家杨伯峻在给《左传》的注释中写道 , 古代诸侯娶一国 , 而同姓的两个诸侯国送女为媵 。 不过这种情况并不普遍 , 一来很多诸侯国没有同姓之国 , 二来同姓诸侯国也有大小强弱之分 , 没有小国嫁女 , 大国陪媵的道理 。
此外 , 古代媵从并不单单指陪嫁的女子 , 还包括母家陪送的财务 , 这也算是媵从一个来源之一 。 因为古代交通不便 , 女子从一国嫁到另一国 , 可能终身都无法返回故土 , 所以为了抚慰女子出嫁之后的思乡之情 , 通常会陪嫁大量的奴隶 。
这些奴隶中包括有乐工 , 舞姬 , 厨师等各种行业的人 , 目的就是女子出嫁思乡之时能够随时随地听到故乡之声 , 品尝故乡之味 , 这些人同陪嫁的其他财物都算作女子的媵 。 这种陪嫁财务的习俗也一直被后世延续 , 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嫁妆 。
总而言之 , 媵婚制度是先秦政治观念下的产物 , 带有那个时代的浓郁标志 。 用通俗的话说 , 那个时候娶媳妇的时候 , 连同自己的小姨子也一起娶了 。 随着历史和文明的进步 , 媵婚制度也渐渐消失了 。
【历史故事】古代媵制婚姻:娶老婆必须连带小姨子一块儿娶了,不想要可不行
文章图片
那么 , 先秦时期为何推行媵婚制度呢?
媵婚制度推行的原因
现代人看待媵婚制度未免会觉得匪夷所思 , 但是如果代入当时人的观念 , 就会发现这种制度存在有着复杂的原因 。
媵婚制度的首要目的便是保证出嫁女在夫家的地位 。 因为从利益上说主母和媵妾相关的关系 , 他们一荣俱荣 , 一损俱损 , 所以媵妾通常会和主母形成一个利益集团来和主君贵妾争斗 , 维护主母在夫家的地位
除了巩固主母的地位之外 , 媵妾还承担着绵延后嗣的作用 。 因为古代宗法制度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 但是身为嫡妻的主母却有可能不会怀孕 , 怀孕后也不一定能够得男 , 这时候媵妾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 。
【历史故事】古代媵制婚姻:娶老婆必须连带小姨子一块儿娶了,不想要可不行
文章图片
因为从礼法的角度上说 , 媵妾所生的孩子同样也算是主母的孩子 。 而且媵妾和主母来自同一个家族 , 身家性命都握在主母手中 , 远比其他妾室容易掌控 , 所以主母在自己无子的时候 , 就会认媵妾所生之子为自己的儿子 。
抛开家族内部的争端 , 站在国家的高度上来看 , 媵婚制度对于巩固国家联盟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 自平王东迁之后 , 礼崩乐坏 , 各诸侯国相互征伐 。 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就免不了与其他国家结盟 , 而在重视血缘的先秦社会 , 姻亲关系无疑是国家联盟最有力的保证 。
所以 , 在这种情况下 , 媵婚制度成了盛行的制度 。 比如说根据左传记载 , 鲁庄公十九年 , 卫国嫁女给陈宣公 , 作为卫国同姓之国的鲁国便送女为媵 , 一起嫁往了陈国 , 就这样 , 陈 , 鲁 , 卫三国的关系就通过一桩婚姻被联系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