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得天之助的契丹,获得燕云十六州后,辽国是如何实施有效统治的?

公元936年 , 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国为条件 , 换取了辽国的出兵支援 , 石敬瑭灭后唐建立后晋 。
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 得到燕云十六州使得辽国在对抗后晋及后来的北宋王朝增加了巨大的优势 。
燕云十六州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直接影响了辽国的封建化进程 , 推动辽国社会向前发展 。
并且 , 辽国因俗而治的治国方针的制定 , 使其与燕云十六州地区很好的融合 , 推进辽国及燕云地区的发展 。
本文通过辽国得到燕云十六州后在其军事上的战略优势、政治上的创新、经济上的进步、文化上的繁荣等几个方面的变化来阐述些许不成熟的想法 。
【爱历史】得天之助的契丹,获得燕云十六州后,辽国是如何实施有效统治的?
文章图片
一:燕云十六州在军事上的优势
在《辽史》中记载 , 938年石敬瑭“遣赵莹奉表来贺 , 以幽、涿、蓟、檀、顺、瀛、朔、云、应、儒、新、武、寰、莫、蔚十六州并图籍来献 。 ”
燕云十六州属于今天山西的东北 , 北京的西南及河北部分地区 , 东西约六百公里 , 南北跨两百公里左右 , 面积大约为十多万平方公里 。
在这块狭长地带上 , 北部接辽国境内 , 北部地区以山地地形为主 。 东部是天然屏障燕山山脉 , 西部则是山西山区 , 这里地形崎岖复杂 。
燕云十六州的中、南部地区还有天然河流作为辽朝边界的护国河 。
在古代 , 人们往往围成修关 , 在城墙外侧开凿护城河 , 这在冷兵器时代 , 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
这片地区有中南部的河流 , 北部的山脉作为天然屏障 , 使得辽朝处在很有优势的战略位置 。
加上如虎添翼的长城的护卫 , 可以说想从地处南部的宋朝攻击北部固若金汤的辽朝难如登天 。
在《契丹国志》中记载:“幽、燕诸州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 , 诚一夫当关 , 万夫莫前也 。 ”
这句话足以说明燕云十六州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 。 辽国背负靠山 , 南窥平原占据有利的战略优势 , 随时可以策马奔向中原 。
【爱历史】得天之助的契丹,获得燕云十六州后,辽国是如何实施有效统治的?
文章图片
二:辽国为治理燕云十六州的“因俗而治”
燕云十六州地处华北平原 , 这里气候条件较好 , 土地平坦开阔 , 降水较为丰富 , 雨热同期 。
所以 ,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发达的农耕区 , 经济发达 , 人口稠密 , 是发达的汉文化农耕区 , 这里的经济发展水平是辽朝所远不能比的 。
辽国早前对汉文化区的统治效果不甚理想 , 有了燕云十六州后 , 为了方便统治 , 辽朝君臣创设性的提出了“因俗而治”的政策 。
即实行“以国制治契丹 , 以汉制待汉人”的统治政策 , 在辽国朝廷设立南北面官制 。
北面官制的官署位于皇帝牙帐以北 , 南面官制的官署则位于皇帝牙帐以南 。
契丹人房屋、宫室建筑遵循坐西朝东的古训 。 所以 , 在皇帝牙帐北面的北面官就在左侧 , 南面官则在右侧 。
契丹族以左为尊 , 体现出契丹贵族组成的北面官地位高于汉族为主体的南面官的地位 。
【爱历史】得天之助的契丹,获得燕云十六州后,辽国是如何实施有效统治的?
文章图片
“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 , 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 因俗而治 , 得其宜矣” 。
北面官负责管理契丹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事务 , 南面官则负责燕云十六州的汉族事务 。
北面官主要由宗室和外戚担任 , 终辽一代 , 始终是贵族朝廷 , 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的重心所在 。
汉人做北面官的可能性很小 , 而契丹人做南面官的可能性较大 。
南面官多为汉人主事要职 , 又称汉官 , 官员多穿汉服 , 契丹族人担任南面官也必须穿汉服 。
辽朝幅员辽阔 , 国家人口构成复杂 , 有契丹族及其同族属的分支奚人 , 还有女真人 , 汉人等 。
为更好的维护统治 , 因俗而治的“南北面官制”应运而生 , 这样的制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
辽太宗确立的南北面官制 , 以后又进一步完善发展 , 加速了辽国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 。
【爱历史】得天之助的契丹,获得燕云十六州后,辽国是如何实施有效统治的?
文章图片
三:辽国为发展燕云十六州地区的经济所做的努力
辽国民族成分复杂 , 有“畜牧畋渔以食 , 皮毛以衣 , 转徙随时 , 车马为家”的契丹人 , 有以狩猎生活为主 , 兼有渔猎、农耕的女真族 , 还有“耕稼以食 , 桑麻以衣 , 宫室以居 , 城郭以治”的汉人以及渤海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