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食堂
文章图片
964年形势图
文章图片
965年形势图
01
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十九日 , 宋军主帅王全斌率军灭亡后蜀 。
随后将南疆地图快马加鞭送往开封 , 请示赵匡胤是否继续向南进兵 , 干掉大理国 。
赵匡胤拿着自己那件玩得最得心应手的玉斧 , 在地图上沿大渡河划了一条线 , 说:“此非吾有也!”
并没有对大理段氏动手 。
赵匡胤不灭大理 , 是有原因的 。
1、
南诏乌蛮白蛮凶残 , 唐朝就曾与南诏相争导致国力衰竭而亡国 。
事后也证明 , 宋朝灭蜀之后 , 四川发生大叛乱 , 花了近两年才搞定蜀中乱事 。
2、
中原还有大片土地没有征服 , 江浙、两广、河东、幽云 , 哪个都比云南重要 。
3、
云南是化外之地 , 对于赵匡胤来说就是块鸡肋 , 没有必要强行攻打 。
就这样 , 建国28年的大理国苟活了下来 。
【注】
宋挥玉斧的典故 , 出自南宋笔记记载 , 未见于正史 。
翰林学士朱震言:大理国本唐南诏 , 大中、咸通间入成都 , 犯邕管 , 召兵东方 , 天下骚动 。 艺祖皇帝鉴于唐之祸 。 乃弃越巂诸郡 。 以大渡河为界 , 欲寇不能 , 欲臣不得 , 最为御戒上策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王全斌既平蜀 , 欲因兵威取滇 , 以图进于上 , 太祖鉴唐之祸基于南诏 , 以玉斧画大渡河曰:‘此非吾有也 。 ’由是云南三百年不通中国 , 段氏得以睨临僰爨 , 以长世焉 。
——《滇载记》
王全斌平蜀还京师 , 请取云南 , 负地图进 。 太祖鉴唐之祸 , 以玉斧画大渡河为界 , 曰:“非吾有也 。 ”
由是段氏得据南诏相安无事 。 ”
——《南诏野史》
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可信度非常高 , 等于北宋的长编 。
这个记载说明 , 南宋时期已经有这个典故了 。
而且 , 与赵宋王朝对大理国的基本策略相符 。
只是 , 赵匡胤没有想到 , 他不仅让大理逃过一劫 , 还让另外一个小国家侥幸存活了下来 。
日后 , 这个小国家从大宋身上赚得盆满钵满...
02
从头说起 。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十二月 , 白族领袖、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东爨三十七部 , 推翻大义宁国 , 正式建立大理国 。
正值五代乱世 , 中原各国战乱不休 。
西南这块穷得鸟不拉屎的地方 , 后蜀和后晋都没有兴趣 。
山中无老虎 , 猴子称大王 , 大理得以割据云南 , 称雄西南 。
从建国开始 , 大理就是一家股份公司 , 段氏只是董事长 。
东爨三十七部就是股东 。
东爨是一个少数民族 , 以乌蛮为主 , 因此又称乌蛮三十七部 。
(现在彝族、纳西族、傈僳族的祖先)
大理建国后 , 内部矛盾激烈 , 内乱不休 , 段氏长期以来都是傀儡 。
乌蛮三十七部则趁机相互兼并 , 割据称雄 。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 , 大理权臣高升泰为了分封高氏子孙 , 蚕食和侵吞了乌蛮三十七部大量土地 。
乌蛮三十七部火了:老高你欺负段氏就算了 , 居然欺负到我们头上来了?
阿庐部领袖自杞召集部下师宗、弥勒、吉输三部 , 联合其他乌蛮人 , 打响了反抗高升泰第一枪 , 宣布与大理分庭抗礼 , 另起炉灶 。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 , 阿庐部正式建立了自杞国 。
当时的大理国君 , 就是天龙八部里 , 自走人形泡镇南王段正淳的历史原型——段正淳 。
文章图片
03
自杞国和大理闹掰后 , 知道大理不会善罢甘休 , 于是找了个大哥罩自己 。
这个大哥就是北宋 。
自杞国果断向北宋称臣纳贡 , 成为大宋王朝的藩属国 。
其实 , 大宋对这么个小弟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
你能叫我大哥 , 我很开心 , 至于你姓甚名谁 , 我没兴趣知道 , 你自个儿玩吧 。
大宋没把自杞国当回事 , 可这大哥可不是白认的 。
自杞国向宋朝称臣后 , 打着宋朝的旗号 , 狐假虎威 , 到处侵吞领土 。
没多久 , 自杞国就占据昆明以南玉溪大部分地区 , 向东发展到今广西边境 , 还占据贵州一部 。
鼎盛时 , 自杞国其疆域北至曲靖 , 南达红河 , 西抵昆明 , 东到广西红水河 , 横跨云南、贵州、广西 。
- 【爱历史】同为五虎上将,关羽能轻松秒杀华雄,其他四个人能做到吗?
- 【爱历史】曹操为啥对人妻情有独钟?很多人都不懂,但其中却含有“大智慧”
- 【游戏迷】刘秘书官宣男友退出公会!童锦程霸气回应:退不了
- 【游戏世界】“吃鸡”从度日如年到心平如水?老玩家讲“大实话”:它改不了!
- 【游戏世界】我的传奇世界偶像之一——霜叶
- 【游戏迷】不愧是R星优化师!加盟24工作室后,1060显卡可畅玩永劫稳定60帧
- 【时尚一点】50岁左右的女人,穿衣尽量避免这三种时尚,比花色简约
- 【时尚一点】粉底刷代替美妆蛋,不仅会毁掉整个妆容,还会毁脸
- 【就爱时尚】44岁林心如穿蕾丝纱裙庆祝杀青合照,网友:这也太接地气了
- 【时尚一点】配色最多3种颜色,女儿经常听老生的故事,老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