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三国时期,东吴为什么被取代?

蜀国图谋魏国暂时失败 , 魏国自然也不会放过蜀国和吴国 。
司马懿平定孟达 , 回到宛城不久 , 魏明帝曹叡召他进京 , 商讨局势 。
曹叡问司马懿:“吴国、蜀国都该讨伐 , 应该先从何处着手呢?”
司马懿建议先攻吴国 , 说:“吴国认为我们北方将士不习惯水战 , 所以才敢散居东关 。 打蛇打七寸 , 攻打敌军 , 就要扼住敌军的咽喉 , 直击他们的心脏 。 臣以为 , 夏口、东关就是吴军的心脏和咽喉 。 如果先从陆路进军攻打皖城 , 吸引孙权的兵马东下 , 然后乘其兵力空虚 , 派水师进攻夏口 , 一定能大破吴军 。 ”
曹叡觉得司马懿说得太对了 , 命司马懿赶紧回宛城 , 抓紧打造战船 , 训练水军备战 。
街亭之战结束后 , 曹叡下诏命令张郃统帅关中部队 , 接受司马懿的指挥 。
张郃赶到荆州时 , 已是冬季 , 由于水浅 , 大船不能行进 , 便回师驻扎方城(今河南南阳市方城县)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东吴为什么被取代?
文章图片
另一边 , 东吴也没闲着 , 一直在想方设法打着魏国的主意 。
无论是孟达叛魏归蜀 , 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 都没少了东吴的身影 。
只是这两次行动都失败得太快 。
第一次 , 孟达发起叛乱 , 东吴派出部队响应 , 被司马懿料敌在先 , 派兵拦住了 。
第二次 , 诸葛亮北伐 , 东吴想搞点动静吸引魏国注意力 , 配合蜀国在西线的作战 , 可还没有开始大动作 , 那边蜀国先撤了 。
两次东吴都没捞到好处 , 只好另想办法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东吴为什么被取代?
文章图片
此时的孙权 , 实在太渴望弄出一场大动静 , 提升提升自己的声望 。
魏蜀吴三家 , 东吴在政治上一直处于弱势 。
曹操虽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 但他的魏王是汉献帝册封的 , 其子曹丕建立魏国 , 不管怎样 , 也是汉献帝禅让的 , 不是硬抢篡夺的 , 程序上说得过去 。
尽管当时遭到不少人非议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绝大多数人还是渐渐接受了取代东汉政权的曹魏 。
刘备就不用说了 , 出生是贫寒了些 , 但一直宣称是中山靖王的后代 , 堂堂正正的皇叔 , 且得到大家的公认 。
既然东汉朝廷没了 , 作为皇室正统 , 有着先祖皇帝的血脉 , 兴复汉室 , 也是名正言顺 。
孙权就尴尬了 。
孙权的父亲孙坚出生低微 , 东汉朝廷委任的官职为长沙太守 , 封乌程侯 , 后来依附于军阀袁术 , 死时的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一职 , 还是袁术表的 , 没有东汉朝廷的正规官文 。
孙家的第二代掌门人 , 小霸王孙策 , 朝廷倒是任命他为讨逆将军 , 封吴侯 , 官很大了 , 但他赖以存身的江东地盘 , 完全是靠武力抢来的 , 当地很多人一直都表示不服 。
建安五年(200年) , 孙权十八岁 , 从大哥手中接下霸权时 , 父亲孙坚的爵位乌程侯 , 传至孙策 , 让弟弟孙匡承袭了 , 东汉朝廷任命孙权的官职是讨虏将军 , 兼领会稽太守 。
到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 , 孙权接班22年后 , 向魏国俯首称臣 , 被魏文帝曹丕赐九锡 , 册封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 , 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 , 这才拥有自己的年号黄武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东吴为什么被取代?
文章图片
吴黄武七年(228年) , 眼见魏国、蜀国皇位都已传至二代了 , 孙权那颗称王称霸的心 , 终于抑制不住地爆发了 。
经过28年的经营 , 吴王也当了多年 , 孙权自觉实力膨胀 , 自信满满 , 建国称帝的底气足了 。
同时 , 随着孙家及淮泗集团武将的凋零 , 以陆逊、顾雍为首的江东本土士族逐步走上历史舞台 。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 , 也需要所依附的势力改版升级 , 建国称帝 。
毕竟 , 无论是过去的汉臣 , 后来的魏臣 , 还是目前的割据势力 , 东吴都在三国中显得有些尴尬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东吴为什么被取代?】共同的目标形成了 , 现在他们需要的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理由 , 一个看似恰到好处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