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施秉县双井镇:文旅一体,鼓足农户“钱袋子”

“苗族传统文化是苗族同胞记录历史生活、表达情感、认知世界的文化载体和物化符号 。 ”贵州师范学院中国乡土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明开介绍 , 苗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 , 传统手工艺、苗歌、苗舞、民族节日等等 , 都蕴含着苗族同胞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朴实的情感 。
【历史故事】施秉县双井镇:文旅一体,鼓足农户“钱袋子”
文章图片
苗族刺绣纺线 。
龙明开所在的施秉县双井镇是一个历史底蕴十足、民俗风情浓厚的美丽小镇 。 近年来 , 双井镇秉持着将传统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的理念 , 坚持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 , 加大传承和保护力度进一步丰富表现形式 , 打造了刺绣、蓝染、手工艺品等一批民族文化技艺品牌、挖掘开发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和民族文化产业链 , 用民族文化优势鼓起老百姓“钱袋子” , 促进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
指尖技艺淘出苗族“真黄金”
双井镇的刺绣、蓝染发展至今 , 已成为本地区独具特色的产业 , 因产品销售对象不同而分为“内销型”与“外销型”两种类别 。
【历史故事】施秉县双井镇:文旅一体,鼓足农户“钱袋子”
文章图片
苗族刺绣成品展示 。
“内销型”成品的销售对象为本民族、本支系的年轻妇女 , 其图案纹样、刺绣技艺、蓝染风格完全遵循苗族传统的规制 , 大多是点对点订单销售 。
【历史故事】施秉县双井镇:文旅一体,鼓足农户“钱袋子”
文章图片
绣娘绣制 。
“外销型”成品销售对象则为苗族之外的其他群体 , 主要是由绣品厂、刺绣品公司、服装加工生产企业向绣娘、染娘们提供丝线、绣布、图样、染料 , 按客户的质量标准、交货时间进行分散式家庭小作坊绣制、染制并获取相应的加工费 。 这种成品技法和配色上遵循苗族传统文化规制的同时 , 充分考虑现代市场需求 , 将现代时尚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完美结合 。 对苗族妇女来说 , 居家加工时间由自己灵活掌握 , 既可以照顾家庭 , 又可以获得收入 , 在苗族地区受到广大苗族妇女的普遍欢迎 。 截至目前 , 发展固定绣娘300余人 , 其中精品绣娘120名 , 蓝染、型染技师50余人 , 每名绣娘、蓝染、型染技师根据订单年均收入几千至几万元不等 。
文旅一体鼓足农户“钱袋子”
【历史故事】施秉县双井镇:文旅一体,鼓足农户“钱袋子”
文章图片
苗族传统节日 , 二月二龙抬头 。
双井镇充分挖掘苗族故事、传统节日、龙塘村传统村落文化及凉伞牧歌田园资源 , 发挥好传统民族文化优势 , 结合双井村凉伞寨、龙塘村先天的自然条件 , 积极争取资金 , 为两村寨修公路、兴水利、修缮龙塘村民族手工艺研学基地和申报凉伞牧歌田园3A级景区、“芋米之乡·田园翁西”2A级景区等 。 开发一批以“品苗家酒 , 知苗乡味 , 来苗家寨 , 懂苗乡情”的苗乡特色风情旅游 , 充分利用双井“百节之乡”的影响力吸引游客 。 同时将蓝靛制作研学、蓝染制作研学、刺绣体验研学、刺绣美工研学等纳入乡村体验研学旅游项目 , 为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奠定基础 。 据统计 , 2022年双井镇游客累计1.2万人次 。
特色产业挖出药材“翡翠玉”
【历史故事】施秉县双井镇:文旅一体,鼓足农户“钱袋子”
文章图片
龙塘村蓝靛种植 。
白芨基地 。
“种蓝靛啦 , 犁土80元每亩 , 播种200元每亩 , 待遇丰厚 , 先到先得……”近日 , 龙塘村“百家”微信群出现一则消息 , 老百姓们积极报名响应 。 双井镇围绕民族文化优势 , 着力建设一批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民族文化产业基地 , 大力推行白芨、蓝靛等中药材生态种植 , 开发一批体验性强、参与度广、体现双井特色的中医药健康产品 , 推行“苗药出山” 。 同时 , 蓝靛作为蓝染工艺的必需原材料之一 , 规模化种植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的发展 。 目前 , 双井镇建有中药材白芨种植示范基地1个 , 面积1000余亩 , 蓝靛果药立体种植示范基地100亩 , 产值可达60万元以上 。
【历史故事】施秉县双井镇:文旅一体,鼓足农户“钱袋子”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施秉县双井镇:文旅一体,鼓足农户“钱袋子”】蓝染成品晾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