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毛主席恩师李漱清,建国后第一次见毛主席,紧张地说:我有点害怕

【历史故事】毛主席恩师李漱清,建国后第一次见毛主席,紧张地说:我有点害怕
文章图片
一生致力于冲破旧时代思想束缚的毛主席 , 小时候的启蒙之路可谓是相当的坎坷 。 主席的父亲毛顺生和当时大多数父亲的思想一样 , 觉得男孩子读书认得几个字就够了 , 十几岁下来种地挣钱才是正事 。
父亲每次看见他看书都觉得是无用功 , 浪费灯油 , 主席的学生生涯眼看就要断送 。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 主席的家乡回来了一位特立独行的年轻人 , 他很有学问、藏书丰富 。 求知若渴的主席用自己的诚意打动了这位先生 。
【历史故事】毛主席恩师李漱清,建国后第一次见毛主席,紧张地说:我有点害怕
文章图片
他不仅将自己的藏书免费对主席开放 , 还亲自教育这位穷苦的学生 。 而事实证明他的眼光也确实没错 , 1952年再相见时 , 主席已经是新中国的首脑 。 当年年轻气盛的老师李漱清不禁坦言:见到您 , 我有点害怕 。
穷学生的善良老师
1952年的中南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 只见老人颤颤巍巍地走出车门 , 他要在今天见到毛主席 , 同时也是他当年的学生 。 两人刚一见面 , 主席就很是高兴 , 在此之前主席曾多次写信给这位启蒙恩师 。 由于自己实在公务繁忙 , 又过于思念 , 所以请老师来京见面 。
【历史故事】毛主席恩师李漱清,建国后第一次见毛主席,紧张地说:我有点害怕
文章图片
主席之所以对这位老师念念不忘 , 实在是这位老先生对他而言不仅仅是教他读书这样简单 。 细说两人之间的感情 , 还要从主席儿时说起 。 主席的父亲在当地是一位勤劳的种田大户 , 受制于当时陈旧的思想 , 觉得男孩子只要启蒙就好 , 十几岁下来种地或者做生意才是正经出路 。
眼看着主席的年纪就快到了 , 父亲也强硬地让他辍学 。 就在社会主义即将夭亡在主席父亲手中时 , 李漱清从长沙法政学校进修完毕 , 回到家乡 。 这位学识渊博的新老师和之前的夫子都不太一样 , 他只将以前的古代书籍作为讲授的科目之一 。
【历史故事】毛主席恩师李漱清,建国后第一次见毛主席,紧张地说:我有点害怕
文章图片
除此以外他还开设了数学、科学、文学等很多当地人前所未见的学科 。 为了有足够的地方开设学堂 , 他将能征用的庙宇、祠堂全部改建 , 并且受过新式教育的他给学生们传播了男女平等等大量的思想 。 这对于一直守旧的人们来说无异于天书 , 当地大人们都视他为异类 , 说他崇洋媚外、数典忘祖 。
但是孩子们却很喜欢李漱清 , 主席也觉得跟从这位老师能学到很多知识 。 于是年少的他就到老师的家中请求老师教他 , 根据李漱清儿子回忆 , 两人相谈良久 。 毛主席被老师的气度折服 , 而李漱清也惊异于这个孩子超凡的见识 , 并且许诺他:以后我家的书你都可以看 。
【历史故事】毛主席恩师李漱清,建国后第一次见毛主席,紧张地说:我有点害怕
文章图片
但是想要继续求学 , 首先得通过父亲这一关 。 在父亲的眼里读一本书还不如种一点地来的合适 , 不敢违逆父亲的主席只能偷偷地看书 。 等到父亲因为发现灯油少了很多而发现这件事的时候 , 偷偷读书的活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 为了平息父亲的怒气 , 主席答应父亲只在空闲时看书 。
就这样 , 主席白天种地、算账、收麦子、做杂活 , 晚上打开书籍寻找心灵上的慰藉 。 毛主席从李漱清那里看完了《封神演义》、《说岳飞全传》等古代小说名著 。 还阅读了《盛世危言》、《论中国有被列强瓜分之危险》等时事评论国家现状、解放思想的著作 , 为以后更好的理解、运用社会主义打下了讲好的基础 。
【历史故事】毛主席恩师李漱清,建国后第一次见毛主席,紧张地说:我有点害怕
文章图片
在此期间李漱清也是尽心尽力地教导这位不交学费的学生 , 他甚至因为给主席书看而被怒气冲冲的主席父亲找上门 。 但是他却丝毫没有放弃这位学生 , 在主席父亲想要送主席去学徒的时候 , 也是他站出来阻止 。 他说:“润之会读书 , 有志向 , 让他进学堂深造为好” 。 而后又一力促成主席的求学之事 。
革命路上的先行者
在主席进行革命的时候这位恩师也没有选择袖手旁观 , 他把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全都送到了我党的手中 。 当时我党的实力比较弱 , 时刻都有灭亡的危机 , 李漱清此举令主席十分感动 。 1925年 , 主席回到韶山发动农民运动顺便养病 , 李漱清知道以后 , 将自己的大儿子送到主席身边当秘书 。
【历史故事】毛主席恩师李漱清,建国后第一次见毛主席,紧张地说:我有点害怕
文章图片
在革命的途中长子李耿猴和孙子李德深一起牺牲于1982年 。 在此之后 , 李漱清的另一个儿子李贡侯也在1929年牺牲在斗争中 。 由于韶山是主席的老家 , 被敌人时刻监控着 , 而和主席相关的消息想要传递消息更是难上加难 。 李漱清后来从主席的亲笔信中知晓了儿孙的牺牲 , 年迈的老人泪如雨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