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历史上和琳是什么人?他和和珅是什么关系?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 , 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 , 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和琳与和珅的故事 。
和琳 , 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 , 是常保的次子 。 幼年就丧失了父母关爱的和珅虽然只比和琳年长三岁 , 但是却十分关爱和琳 。 从六岁那年父亲常保去世之后 , 和琳就一直与哥哥和珅相依为命 。
他们兄弟二人自幼便饱尝人间冷暖 , 哥哥和珅更是承担了家中的许多杂事 , 努力为自己和弟弟营造一个温暖的环境 , 兄弟二人相互扶持、相互鼓励 , 渡过了最艰难的少年时代 , 在苦难的岁月中 , 兄弟感情十分深厚 。
乾隆二十四年(1759) , 兄弟二人一起进入咸安宫官学中读书 。 但是由于性格的不同 , 兄弟二人在学业上各有侧重 。 和珅由于年龄大一点 , 要处理家中事务 , 因此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 努力学习的是四书五经和满蒙藏语言 , 在与人的交际当中 , 琴棋书画都有涉猎 。
而和琳的性格与和珅不同 , 和琳性情直爽 , 胆略过人 , 他除了学习官学中所授的经典和诗文外 , 还特别留心学习兵法 , 研究过很多兵法典籍 。 所以 , 当年袁枚见到和珅和琳这两个英姿少年 , 才会有“擎天兼捧日 , 兄弟各平分”的诗句送给二人 。 在官学中 , 他们兄弟学习最刻苦 , 一文一武 , 在咸安宫官学一众纨绔子弟当中 , 他们是最出色的学生 。
【历史故事】历史上和琳是什么人?他和和珅是什么关系?
文章图片
和珅承袭了祖上的三等轻车都尉爵衔 , 开始步入官场不久之后 , 和琳也以生员的身份补吏部笔帖式 。 笔帖式是清朝特有的官职 。 清在入关之前称有学问的人为“巴克什” , 后来改称“笔帖式” , 意思是办理文件、文书的人 。 这是一个正式官衔 , 虽然大多数是七品以下的小官衔 , 但却也是满人入仕的重要途径 , 比如和珅的祖岳父冯英廉最初也是由笔帖式进入仕途 , 一步步成为朝廷重臣的 。
和琳在笔帖式的位置上 , 工作非常认真 , 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认可 , 不久便升任都察院给事中 。 给事中原来是与御史互为补充的官员 , 在清初是正七品的官衔 。 从雍正初年开始 , 给事中并入了都察院 , 与监察御史并称“科道” , 同为言官 , 执掌抄发题本 , 审核奏章 , 监察六部等 , 成为正五品的官员 。
和珅看到弟弟聪明能干 , 便想出各种主意让弟弟尽力表现以引起乾隆皇帝的注意 , 毕竟给事中这个职位名头虽大但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 。 此时 , 乾隆皇帝最为倚重的大臣是阿桂和福康安 , 和珅便想让自己的弟弟跟着他们二人多一些历练 。
阿桂因为不喜和珅的为人 , 本以为和琳也是如和珅一样的拍马逢迎之徒 , 一开始对和琳并不喜欢 。 但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四月发生的一件事 , 彻底改变了阿桂对和琳的印象 。
乾隆五十一年四月 , 浙江学政窦光鼐上奏说浙江的嘉兴、海盐、平阳三县亏空各逾十万 , 郡县采买仓储 , 都不收粮食 , 而是以银两折现 , 方便挪用 。 这个奏折上奏之后 , 乾隆皇帝便派窦光鼐和户部尚书曹文埴严查此事 。 但两人的调查进展却很慢 。
原来这一案件牵涉到了杭州织造盛住 。 盛住是乾隆皇帝的亲家 , 他的姐姐嫁给了乾隆皇帝的十五阿哥永琰 , 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 按照清朝的规定 , 前朝大臣是不准私自结交皇子的 , 但是盛住借口与永琰的特殊关系 , 每次进京都携带大量的礼物去看望永琰 。 这一案件的调查之所以深入不下去 , 症结就在盛住 。
五月 , 阿桂奉命赴浙江主持调查 , 和琳正跟随在阿桂身边 。 和珅不断地对和琳传授机宜 , 他对和琳说:“这次跟随阿桂办案 , 是你立功的好机会 。 阿桂经验丰富 , 这次你只要紧跟阿桂就必然留下一个秉公执法的好口碑 。 但是这次办案牵涉盛住 , 如果盛住被抓 , 你一定要建议将盛住轻判 , 如此定能让皇帝满意 。 ”
案情的处理情况果然如和珅预料的那样 , 阿桂迅速查办了涉案官员 , 更将盛住押往京城 。 但在如何处罚盛住的问题上 , 和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建议将盛住从轻发落 。
这件事情过后 , 和琳办事得力 , 引起了乾隆的注意 , 受到了做事有分寸的夸奖 , 更因此晋升为湖广道御史 。 阿桂也因此认为和琳能够秉公执法有原则 , 对和琳刮目相看 。
升任湖广道御史的和琳 , 踌躇满志 , 在这个位子上又办了一件大案 , 再立新功 。 乾隆五十四年(1789) , 湖北按察使李天培假公济私 , 借进京之机顺路用官船运送私人木料给福康安 。 这件事情 , 原本算不得是大案 。 但正因为如此 , 和珅才给和琳主意 , 让他弹劾李天培 。 原来 , 福康安自恃是乾隆皇帝孝贤纯皇后的侄子 , 并且军功卓著 , 对靠拍马溜须起家的和珅一向看不起 , 但是和珅却也不敢得罪福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