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角风发作|说科举制度糟糕透了,为什么他还要考?,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时
杨角风谈《走向共和》第20期:
1888年 , 康有为赶赴京城参加顺天乡试 , 趁此机会给光绪帝上了一道疏 , 阐明变法主张 , 但因其他人的阻挡 , 未能实现 。
不久后 , 怀着“日日以救世为心 , 刻刻以救世为事”的远大抱负 , 康有为开始在万木草堂教学 。 由于其在京城上书一事传得沸沸扬扬 , 再加上他有一本《新学伪经考》出版 , 名声大振 。
于是各地求学者纷沓而来 , 这其中就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维新派领袖 , 梁启超等人 。
在万木草堂 , 康有为就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宣传自己的主场:
“大发求仁之义 , 而讲中外之故 , 救中国之法 。 ”
那么在《走向共和》中 , 这一段经历 , 又是怎么展现的呢?
杨角风谈《走向共和》第20期:康有为讲学时 , 说科举制度糟糕透了 , 讨厌透了 , 为什么他还要考?
文章图片
一、
前面李鸿章还在给盛宣怀上课 , 刚刚阐述清楚这句话的意思:
“正所谓 , 身怀利器 , 杀心自起!”
画面一转 , 就到了远在广州的万木草堂 , 大家还在思索李鸿章的醒世恒言时 , 康有为突然蹦出来指着远方:
“你说得不对!”
谁说得不对?
当然是李鸿章说得不对啦 , 他说自己从曾国藩那里学到了一点皮毛 , 希望自己的手下能够略修己身 , 德行职守:
“一个当权者有了权力 , 第一要紧的是什么?不是运用权力 , 也不是滥用权力 , 而是要遏制自己的权力欲啊!”
这一套理论是从自我约束的角度考虑的 , 换到康有为的理论中 , 就变成了道德 。 也就是说 , 约束这些官员的并不是法律 , 而是道德 , 而是变味的道德:
“你说得不对 , 这不是修身的问题 , 也不是伦常的问题 , 不是个人品质问题 , 也不是好人坏人的问题 , 一句话 , 这不是道德问题 , 而是制度问题!”
其实从这时候开始 , 康有为的主张都是没问题的 , 李鸿章宣传的是人治 , 而康有为宣传的是法治 , 这也算是一种进步 。
文章图片
二、
康有为两次出场都十分惊艳 , 前面赴考时是一副势在必得 , 这里又变成了痛心疾首 。 先不讲他刚才跟学生们探讨的是什么问题 , 最起码他找出了问题的根源 , 那就是制度问题 。
《走向共和》讲到这里 , 我们大体也就明白了这么一条主线 , 既然是走向共和 , 那么必然有各种势力登台 。
李鸿章的主张我们基本上也看到了 , 一开篇他就说了:
“太后之事无小事!”
其实就是看菜下锅 , 以人为本 , 这个人并非人民 , 而是指当权者 。 至于谁来约束当权者呢 , 他的想法是律己 , 就是靠修身养性来约束权力 , 以此来控制权力欲 。
康有为这里更提高了一层 , 他的主张是变更制度 , 通过制度来约束人 。
说完这句话 , 康有为停下来擦了擦汗 , 啥意思?
底气不足啊 , 哪有大人物说话说一半擦汗的 , 也可以理解成他终于鼓起勇气跟学生们提到了这个主张 , 那就是大清朝制度出现了问题 。
不要小看这个学说 , 这可是康有为历经多年苦思冥想 , 最终想出来的问题根源:
“所悟日深 , 因显微镜之万数千倍者 , 视虱如轮 , 见蚁为象 , 而悟大小齐同之理 。 ”
其实也不能算是他悟出来的 , 日本明治天皇的例子明摆着呢 , 他只需要看看日本是怎么变法的就可以了 , 随便改个名字 , 就成了他原创的了 。
文章图片
三、
既然旧制度出了问题 , 那么旧制度之下的科举制度也是糟粕制度了 , 康有为又为什么心愿往之呢?
估计 , 他也是怕学生会这么提问 , 所以自己先回答了:
- 文艺倩|来看明代科举考试中的潜规则,从“座主与门生”之间的私恩关系
- 爱娟娟科技|看到榜单能够“闪”瞎你的双眼,宋仁宗的这届科举考试
- 历史小艾米|为何朱元璋当皇帝时,被废止长达十年之久,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
- 苏冰汽车达人|中国古代状元是什么官职?有实权吗?科举名衔中最有意思的是探花
- 杨角风发作|尚未查出主谋,雍正帝为何就急于砍主考官?,雍正王朝科场舞弊案
- 龙马人文历史|如果冒名顶替会怎么样?,古代科举
- 清風明月逍遥客|古代科举考试为什么不敢“冒名顶替”?
- 历史留痕|子孙后代被鄙视700余年,科举都不能参加,比秦桧还可恨的汉奸
- 揭秘陈斌|给这些庶族出生的晋升的机会?,隋朝为什么开科举
- 祥祥细说|中国科举史上,仅有一人做到,“连中六元”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