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民国时期的扬州中学女子生活部

扬州人杰地灵 , 物华天宝 , 教育事业源远流长 。 西汉时期的大教育家董仲舒 , 曾经担任过江都相(扬州旧称),其教育思想,对扬州教育事业影响深远 。
至民国年间 , 扬州工商业兴盛,商贾如织 , 教育也随之发展起来 , 不仅有官办学堂 , 还出现一批私立学堂,从而促进了境内近代教育的发展 。
本文小编给大家讲述的是:民国年间省立扬州中学女生部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
【爱历史】民国时期的扬州中学女子生活部
文章图片
(民国时期的省立扬州中学教学大楼很气派)
民国年间 , 扬州城里不仅拥有数座公办和教会中学,还有省立扬州中女子生活部 , 这是一个在当时很吸人眼球的办学机构 。 1937年4月17日 , 上海著名的《申报》登载了一篇文史文章 。 文中有一半篇幅讲到扬州中学,又特别点出扬中女子生活部的特色 。
同年5月5日和11日,《申报》又分两次以《苏省立扬州中学女子生活部的生活》为题,报道20世纪30年代的扬州中学女子生活部 。
转眼间 , 时光已经流逝了85年,当年的学校这种教育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模式,仍然值得今天的学校所借鉴 。
【爱历史】民国时期的扬州中学女子生活部
文章图片
(民国年间《申报》非常有名气)
据《申报》介绍:当时的扬州中学面积宽广,校舍轩敞,学生人数达到1300多人 。 该校素以功课认真,管理严密称著于社会 。 每年暑期期间 , 全省各地的学生前来投考者均在二三千人以上,由此可见该校声誉之一斑 。
扬州中学开办的女子生活部 , 是该校的一大特色 。 女子生活部和学校男生分开 , 在学校南边另辟地数亩,建起教室和宿舍 。 女学生的宿舍建造很是简单 , 均为竹篱茅舍 , 四周种植着矮矮的柏树和桃、杏等树木 , 幽静宜人 , 颇具乡村风情 。
【爱历史】民国时期的扬州中学女子生活部
文章图片
(宿舍管理采用家庭模式)
每一幢小平房,中间的两间用做会客室和导师室;平房的两头各有两间卧室,布置的清洁朴雅,窗明几净,后面还有一个储藏室、一个盥洗室 。 生活设施不失城市文明 , 很令人艳羡 。
这里就是女学生们的家 。 每个家庭为10人至12人不等,推举一位学生为“家长” 。 除去上课之外 , 一切的生活均采取自治方式,没有工役 。 “家”中一切事务如:各宿舍的布置和淸洁、庭院的洒扫,都亲自动手 。 大家的一日三餐,材料自己采买,自己烹调 , 饭菜经济可口 。 学生们置身在这样的家庭中,和谐生活 , 环境幽美,充满了融融乐乐的气氛 。
【爱历史】民国时期的扬州中学女子生活部
文章图片
(女学生在自习课室学习)
《申报》在文章里说:女学生们认为粗大黝黑是一种美观 , 埋头工作是一种快乐 , 吃苦耐劳是一种美德 。 她们在学校操场上蹦蹦跳跳地做课操 , 全然忘记了几年前还有着女性足不出户的要求 。
采访人员参观了省立扬州中学女子生活部后,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开始相信教育力量的伟大 。 女子的能力的确不亚于男子,她们一副壮实的身体,两双粗大的手脚,整天就在泥里、水里、机器上、田园中不停地工作 。 从早到晚工作,没有一刻休息 。 无论怎样肮脏的东西她们也会去抓着捏着,怎样重的机器也会去推动着,怎样精细的工作她们也会埋头耐心去做 。
这里的女学生们 , 一个个都具有健壮的筋肉,勤敏的身手,活泼泼的一副笑脸 。 好像她们不知道什么是疲倦,她们好像忘记了自己是女子 。
【爱历史】民国时期的扬州中学女子生活部
文章图片
(女学生们在上手工实践课)
对此 , 《申报》称赞:这是一种新创的女子生活教育,虽然还在试验期中,但已经表现出了惊人的成绩 。 这种教育的实施 , 完全根据于这些女学生们今后生活的需要,如: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训练诚恳朴质的态度,锻炼坚强健壮的身体,充实实用的知识,传授独立谋生的技能 。
【爱历史】民国时期的扬州中学女子生活部
文章图片
(民国时期扬州中小学均采用上海的课本)
从《申报》的文章里 , 可以得知 , 当时的女子教育其目的是在培养身心健全的人,一方面对于家庭事务的熟练,同时走向社会后具备独立谋生的技能,使成一个具有独特人格的良好公民 。 这种教育的内容,是以整个女学生今后生活考虑,着重在公民、家庭和专业三个方面的训练 。
其中 , 公民训练包含道德和知识训练;家庭训练则包含医药、看护、烹调、缝纫、家庭布置等等;实习专业训练更是细分为:缝纫、纺织、制造、培育、商业五科等学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