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为什么感觉清朝历代帝王不怎么去解决八旗兵堕落的问题?

汉朝皇帝难道看不到外戚权力巨大?怎么汉朝四百年下来都没解决外戚问题?
唐朝皇帝难道看不到藩镇林立的危害?怎么中后期不去削藩?
宋朝皇帝难道看不到冗官、冗兵、冗费“三冗”问题?怎么北宋、南宋灭亡了都没解决这个问题?
明朝皇帝难道看不出自己军队支柱制度——卫所制腐化堕落?为什么到了农民起义遍地都没解决 , 最后被农民军推翻 , 被清朝取代?
然后就是标题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清朝历代帝王不去解决八旗兵堕落问题?不说其他清朝皇帝 , 雍正帝、乾隆帝的治国才能还是很不错的 , 怎么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历史故事】为什么感觉清朝历代帝王不怎么去解决八旗兵堕落的问题?
文章图片
难道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昏庸无能的主?
不是的!
古人有句俗话:“由俭入奢易 , 由奢入俭难 。 ”
这句话就说明了清朝皇帝为什么不怎么去解决八旗兵腐化堕落的问题了 。
不是不想解决 , 而是无法解决 。
在关外 , 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手下 , 八旗兵是生活在关外苦寒之地的黑土地上 , 民风朴素 , 生活艰苦 , 战斗力自然很强 。
【历史故事】为什么感觉清朝历代帝王不怎么去解决八旗兵堕落的问题?
文章图片
到了多尔衮 , 顺治 , 康熙前二十年 , 这时候八旗兵虽然入了关 , 住进了北京城 , 但是毕竟天下还没真正的统一 , 南明政权 , 三藩之乱先先后后几十年 , 八旗兵进入温柔乡的时间比较短 , 加上依然常年征战 , 战斗力虽然有所下降 , 但还算可以 。
康熙晚年 , 一直到太平天国运动之前 , 八旗兵彻底腐化堕落 , 虽然雍正时期、乾隆前期雄起了一段时间 , 但是战斗力水平那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下跌 。
【历史故事】为什么感觉清朝历代帝王不怎么去解决八旗兵堕落的问题?
文章图片
太平天国运动之后 , 八旗兵彻底沦为斗鸡遛狗的京城混子 , 至于战斗力 , 那是啥?能换钱吗?能让哥们乐呵乐呵吗?
毕竟 , 清朝坐稳天下之后 , 八旗兵不愁吃 , 不愁穿 , 又是清朝特权阶层 , 国家也国泰民安 , 不腐化堕落才怪呢 。
【历史故事】为什么感觉清朝历代帝王不怎么去解决八旗兵堕落的问题?
文章图片
打仗是要死人的 , 自己啥都不缺 , 还那么拼命地打仗干嘛?
自己死了 , 得一笔丰厚的抚恤金 , 然后另一个男人得到自己老婆 , 打自己孩子 , 还花国家给自己的抚恤金 , 这样一想 , 那些八旗大爷还能有战斗力吗?
而且这种每况日下的现象 , 在中国历史 , 在西方历史 , 在世界历史 , 都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
归根结底 , 就是从艰苦到奢侈容易 , 但是奢侈是无法保证战斗力的 , 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下 , 恶劣的条件下 , 士兵才会保持自己的战斗力 。
这也是清朝皇帝无法解决八旗兵腐化堕落的根本原因 。
【历史故事】为什么感觉清朝历代帝王不怎么去解决八旗兵堕落的问题?
文章图片
其中我们以乾隆时期来讨论 。
在乾隆时期 , 八旗子弟上层也大多数依靠父辈、祖辈的世职承袭属于自己的职位和爵位 。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 , 和他们的父辈、祖辈不一样 , 并没有真正的浴血奋战、驰骋沙场过 , 而是以所谓的“天潢贵胄”深居在府第之中 , 优游在女眷之中 。
清朝初期制定了皇族宗室册封爵位为十等 。 亲王的嫡子册封为亲王 , 其余儿子只能册封为郡王;郡王的嫡子册封为郡王 , 其余儿子只能册封贝勒;贝勒的儿子只能册封为贝子 , 贝子的儿子只能册封镇国公 , 镇国公的儿子只能册封为辅国公 , 辅国公的儿子只能授为三等镇国将军 , 镇国将军的儿子只能授为三等辅国将军 , 辅国将军的儿子只能授为三等奉国将军 , 奉国将军的儿子只能授为奉恩将军 。
乾隆十三年 , 乾隆帝亲自增加两等次爵位 , 从此清朝爵位分为十二等次 , 也就是后世所熟知的那种爵位等级: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十二个等次 , 其中镇国、辅国、奉国、奉恩将军又被细分为一二三等 , 然后乾隆帝还创造性地增加所谓兼云骑尉和兼云骑尉之分 , 这样一来 , 等于在一二三等将军基础上再次进行细分 , 创造出更多的爵位等次 。
清朝皇族宗室中的礼亲王(初次册封者为代善)、郑亲王(初次册封者为济尔哈朗)、睿亲王(初次册封者为多尔衮)、豫亲王(初次册封者为多铎)、肃亲王(初次册封者为豪格)、庄亲王(初次册封者为硕塞 , 刚开始册封为承泽亲王 , 儿子博果铎承袭封号的时候 , 改号庄亲王)这六位亲王和克勤郡王(初次册封者为岳托)、顺承郡王(初次册封者为勒克德浑)二位郡王属于世袭罔替 , 也就是所谓的“铁帽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