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时尚守艺人 | 破镜难重圆,但瓷器说不定可以

【历史故事】时尚守艺人 | 破镜难重圆,但瓷器说不定可以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时尚守艺人 | 破镜难重圆,但瓷器说不定可以
文章图片
在成都玉林的老社区里 , 住着一对修复瓷器的手艺传承人——张申善锔瓷 , 海妮善金缮 。 如果你有物件残缺破碎 , 他们用锔钉和大漆为你的物件疗伤 , 对你说:“下次不要心碎了 , 交给我 。 ”
锔瓷和金缮分别被他们称为“器物穿刺”和“器物文身” 。 这两种技艺以勾勒器物的伤痕为美 , 也在延续着器物的生命 。 对于张申和海妮来说 , 修复器物不仅仅是审美上的感知和创作 , 也是获得平和心境的自我修行 。
【历史故事】时尚守艺人 | 破镜难重圆,但瓷器说不定可以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时尚守艺人 | 破镜难重圆,但瓷器说不定可以
文章图片
张申和海妮生活在成都玉林 , 这里有让人大快朵颐的老字号美食 , 也有充满烟火气的菜市场 , 还有绿树浓荫掩不住的居民巷院里的生活感 。 而他们在这里所做的 , 似乎和玉林的一片热闹场景反差巨大——瓷器修缮 。 在成为手艺人之前 , 海妮和张申在上海做着与戏剧相关的工作 , 这座城市节奏如飞 , 却没能裹挟着他们前行——“我们在上海过的依然是属于成都的生活 。 ”于是他们决定回到初识的成都 , 修缮瓷器的缓、两人性子里的缓和成都生活的缓 , 便契合如一了 。
张申是个从小动手能力挺强的人 , 身为唢呐演奏员的张申父亲总爱亲自动手修修补补、敲敲锤锤 , 张申也喜欢跟着父亲一起捣鼓 , 父亲的工作间变成了张申的乐园 。 后来 , 他也迷过做皮具和金工 , 直到2018年 , 爱好古玩的姨夫一语点醒梦中人 , 张申才开始接触到锔瓷 , 并跟着上海锔瓷非遗传人童维成先生学习锔瓷手艺 。
【历史故事】时尚守艺人 | 破镜难重圆,但瓷器说不定可以
文章图片
■蒸汽男孩灯
“锔” , 南朝梁顾野王《玉篇》释云:“以铁缚物 。 ”先将金属条的两头打造出弯曲的钉脚 , 再嵌入用“金刚钻”在破损瓷器上钻出的孔中 , 器物破碎的两部分便被牢牢钩合为一个整体 。
张申告诉我们:“一般来说 , 日常使用时需要耐受高温 , 并且烧结情况良好的瓷器 , 是适合用锔瓷来修复的 。 在民间修补瓷器的话 , 用锔瓷是比较普遍的 。 对于百姓而言 , 锔瓷要比买一个新的便宜不少 。 直到明清时期 , 有人专门在瓷器物件上锔出特定的花纹 , 用以把玩 , 锔瓷才慢慢从简单的瓷器修补变成了带着审美志趣的一门技艺 。 ”
【历史故事】时尚守艺人 | 破镜难重圆,但瓷器说不定可以
文章图片
■明代德化窑水盂&元代吉州窑黑盏
相较于锔瓷 , 海妮所习得的金缮则是一门因审美志趣而得以发展的技艺 。 海妮是在张申学完锔瓷一两年之后 , 才开始学习金缮的 。 金缮过程中的描绘和髹涂都需要极其细致 , 而从小画画的海妮则十分擅长线条描绘 , 甚至她自己从一开始也并没有意识到金缮和画画的关联 , 直到发现自己在初学阶段就已经能用画笔细腻地呈现线条了 。
【历史故事】时尚守艺人 | 破镜难重圆,但瓷器说不定可以
文章图片
■元代白瓷杯&民国白瓷盖碗
金缮是一门源于中国的漆艺 , 人们将纯天然的漆树生漆制成大漆 , 用笔蘸取后 , 在瓷器上根据裂痕去层层描绘和髹涂 , 最后覆上金粉、金箔装饰 。 金缮的“金” , 不仅仅是精心修缮时所用到的最贵重的色彩 , 更象征着手工匠人们对于器物裂痕的珍视和欣赏 。
中国的漆器使用 , 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到了唐及五代 , 漆器的日常使用被瓷器所代替 , 以漆器作为工艺品的制作也变得精益求精起来 。 而金缮这门技艺 , 却是在日本茶道兴起之后 , 才随着瓷器的使用开始广为流传的 。
【历史故事】时尚守艺人 | 破镜难重圆,但瓷器说不定可以
文章图片
“金缮之所以能在日本得到推崇 , 其原因与日式审美有关 。 人们认为锔瓷的修复手法太过于粗犷 , 于是琢磨出更加精细的金缮;这也符合日式的侘寂美学和人生价值观——瓷器破碎了的感受 , 就像人生中遭遇了很痛苦的事情 , 但人们所选择的是让原本碎掉的裂痕闪金光 。 虽然遭受了痛苦 , 但是它们其实是很珍贵的 。 ”海妮如是说 。
【历史故事】时尚守艺人 | 破镜难重圆,但瓷器说不定可以
文章图片
海妮将修复器皿这个事情视为一种自我修行 , 这使得在热闹的玉林社区里修复器皿一事 , 产生了一种“大隐于市”的呼应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