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清代为何难出清官?原因很简单,因为还没上任就欠下了一屁股的债

历史上那些清官的故事最让老百姓感到激励了 , 清官一心为民谋福祉 , 将自身的利益置之度外 , 也因此青史留名 , 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如明朝的海瑞 , 唐朝的徐有功等人皆是如此 。
可是到了清朝 , 特别是晚清之后 , 似乎没有听说有什么清官了 , 这是为什么呢 , 其实就是因为清朝的体制原因造成的 , 这种罪恶的环境根本做不到出淤泥而不染 。
清朝的时候 , 有一位七品小官 , 曾经写下了一本书 , 名叫《望凫行馆宦粤日记》 , 这本日记中就记录了自己为官的艰难 , 甚至在上任之前 , 都举步维艰 。
【爱历史】清代为何难出清官?原因很简单,因为还没上任就欠下了一屁股的债
文章图片
杜凤治的艰难仕途
杜凤治 , 绍兴人 , 同治五年的举人 , 先后担任过广东三个县的知县 , 可以说是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 , 按理说在清朝 , 他这样级别的官员多如牛毛 , 他之所以留在历史上 , 就是因为他写了一本书 。
这本书就是《望凫行馆宦粤日记》 , 虽然姜文说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 可是杜凤治的日记对于我们了解清朝的官僚生态有着极大的帮助 。 在日记中 , 杜凤治在担任候补官员时的见闻 , 真乃是清朝官场的精准白描 。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 , 要想往上走 , 最简单的也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考科举 , 之后当官进入仕途 , 随后一辈子平步青云了 。
【爱历史】清代为何难出清官?原因很简单,因为还没上任就欠下了一屁股的债
文章图片
可是这样美好的愿景其实都是没当过官的人的胡乱猜想 , 真实的情况是在清朝 , 还未上任就已经欠了一屁股债 。
杜凤治在日记中写到 , 考上科举的人 , 要在家中等待任用 , 用现在的话说 , 就是已经通过公务员考试了 , 就等着分配岗位了 , 这叫候补官员 。
可是杜凤治第一次被分配到广东的广宁县担任知县 , 从京城过去 , 遥遥千里 , 古时候可没有飞机 , 只能坐马车 , 千里的路途要花多少钱可想而知 。
【爱历史】清代为何难出清官?原因很简单,因为还没上任就欠下了一屁股的债
文章图片
加上能被分到偏远地区当官的人 , 都是贫苦人家出身的读书人 , 这些人哪里有钱去赴任呢 。
经济学告诉我们 , 有需求就有市场 , 杜凤治不是唯一一个遭遇这种困境的官员 , 或者说基层的官员都是这样的处境 , 因此在京城出现了一种“拉京债”的现象 。
所谓“拉京债” , 就是民间资本借钱给无钱赴任的官员 , 然后收取高额的利息 , 并从中赚取利润 。
【爱历史】清代为何难出清官?原因很简单,因为还没上任就欠下了一屁股的债
文章图片
可是这“拉京债”的利息之高令人咂舌 , 往往借一百两银子 , 到手就只有五十两了 , 可是还要以一百两来还 。
杜凤治本来不想去借钱 , 可是没钱就没法赴任 , 清朝对不能按时赴任的官员要治罪 , 所以摆在杜凤治眼前的就是两条路 , 要么蹲班房 , 要么借债 。
两相比较之下 , 还是借债要轻松一点 , 杜凤治于是先借了四千两银子 , 到手两千两 , 不过清朝官场的潜规则是赴任前要“孝敬上级” , 结果杜凤治的两千两银子还未出发 , 就已经花完了 。
【爱历史】清代为何难出清官?原因很简单,因为还没上任就欠下了一屁股的债
文章图片
没办法之下 , 他只能继续借 , 最后足足背了上万两白银的高利贷 , 才从京城缓缓出发 。
还债路漫漫
既然这些专门针对候补官员放贷的人敢收这么高的利息 , 就不怕别人不还 , 像杜凤治这样去到广东任职的人 , 他们会安排随行人员 , 名义上是陪伴 , 实则监督 。
前面说到 , 杜凤治身负上万的债务 , 那么他的收入是多少呢?按照清朝的收入 , 普通的男性一年的收入是在3两银子 , 要是在大官家里做工的 , 一年能有五两银子 , 要是在江浙地区的大户人家 , 能达到七八两银子 。
【爱历史】清代为何难出清官?原因很简单,因为还没上任就欠下了一屁股的债
文章图片
作为七品知县的杜凤治 , 一年的薪俸是在五十两银子左右 , 不过清朝也是实行“高薪养廉”政策的 , 加上廉政补贴 , 杜凤治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五百两银子甚至更高 。
不过就算是五百两银子 , 在上万元的债务面前 , 也是杯水车薪 , 难道房贷的人就没有计算过借钱的人还不还得起吗?按照七品芝麻官的收入 , 就算是一辈子也还不起啊 。
其实这些放贷的人怎么会不清楚官员的收入呢 , 他们就是知道官员还不起 , 所以才借的 。 与其说他们赚的是利息钱 , 还不如说是赚的是利用官员得来的不义之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