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唐朝时期煎茶:成为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饮料

【爱历史】唐朝时期煎茶:成为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饮料】唐朝时期 , 中国人开始用煎茶法饮茶 。 因为煎茶法的出现 , 饮茶之风方才盛极大江南北 , “开元、天宝之间 , 稍稍有茶 , 至德、大历遂多 , 建中以后盛矣” 。 中唐以后 , 茶已经进入民间 , 成为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饮料 。
而茶叶命运的改变 , 要归功于茶圣陆羽 。 “自从陆羽生人间 , 人间相事学春茶 。 ”陆羽著有《茶经》三卷 , 对茶道论述详尽 。 他提倡饮用以茶饼碾碎而成的末茶 , 茶末以米粒大小为宜 。 首先 , 煎茶前先烤茶 , 将饼茶用高温“持以逼火” , 并且经常翻动 , “屡其翻正” , 否则会“炎凉不均” , 烤到饼茶呈“虾蟆背”状时为适度 。 烤好的茶要趁热包好 , 以免香气散失 , 至饼茶冷却再研成细末 。
【爱历史】唐朝时期煎茶:成为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饮料
文章图片
与此同时 , 将鲜活山水放在茶釜中煮 , 当烧到水有“鱼目”气泡 , “微有声” , 即“一沸”时 , 加适量的盐调味 , 并除去浮在表面、状似“黑云母”的水膜 , 否则“饮之则其味不正” 。
接着继续烧到水边缘气泡如“涌泉连珠” , 即“二沸”时 , 先在釜中舀出一瓢水 , 再用竹筴在沸水中边搅边投入碾好的茶末 。
如此烧到釜中的茶汤气泡如“腾波鼓浪” , 即“三沸”时 , 加进“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 , 使沸腾暂时停止 , 以“育其华” , 这样茶汤才算煎好了 , 可以舀出饮用 。
为什么说《茶经》的问世标志中国茶道的诞生?因为煎茶法使茶道中最早的艺术品饮得以形成 。 煎茶时 , 除了要注意“火候” , 还要讲究煎水煎到什么程度为宜的“汤候” 。 辨别汤候 , 一是看水沸时的沸泡多少和大小 , 二是听水沸的声响 。
【爱历史】唐朝时期煎茶:成为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饮料
文章图片
水既要煮沸 , 又不宜过老 , 否则会破坏上等泉水中含有的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 用此等“老汤”泡茶 , 会使茶汤颜色不鲜明、味道不醇厚而有滞钝之感 。 有的高级绿茶则更忌泡茶的水过烫 , 过烫会将细嫩茶芽泡熟 , 而破坏茶中的有益成分 , 不利于饮茶卫生 。
而用水温过低的水泡茶 , 失之过嫩 , 又会使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浸出不快、不完全 , 用此种“嫩汤”所泡的茶 , 味淡薄 , 汤色差 。
陆羽还主张 , 饮茶要趁热连饮 , 因为“重浊凝其下 , 精华浮其上” , 茶一旦冷了 , “则精英随气而竭 , 饮啜不消亦然矣” 。 另外 , 饮茶时舀出的第一碗茶汤为最好 , 称为“隽永” , 以后依次递减 , 到第四、五碗以后 , 茶味就已经没有了 。 《红楼梦》里就讲 , “一杯为品 , 二杯即是解渴 , 三杯便是饮牛” 。
【爱历史】唐朝时期煎茶:成为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饮料
文章图片
陆羽之后 , 煎茶法继续被发扬光大 , 斐汶撰《茶述》 , 张又新撰《煎茶水记》 , 温廷筠撰《采茶录》 , 皎然、卢仝作茶歌 , 推波助澜 , 使中国煎茶道日益成熟 , 茶艺具备了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固定环节 。 如今 , 日本的煎茶道保留了中国煎茶道的精髓 , 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