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宋韵庆元丨王应麟隐居庆元竹口之迷( 二 )


由于王应麟有投奔抗元义军的可能 , 同时 , 在历次抗元斗争中 , 又从未出现过王应麟 , 那他到底去哪儿了?根据上述的分析 , 王应麟在宋末元初乱世中 , 有观望的思想 。 南宋以来 , 投降从来不是什么羞耻的事 , 它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别称“主和派” 。 同时 , 他与小朝廷宰相陈宜中不和 , 可能使他中途踌躇 。 考虑各种因素 , 他在闽浙边界观望时局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 王先生门生故吏遍天下 , 如袁洪等 , 并不缺乏与元朝沟通的途径 ,, 明儒对王应麟的气节就有颇多非议 。
【爱历史】宋韵庆元丨王应麟隐居庆元竹口之迷
文章图片
如果王应麟在浙闽边境 , 那他会去哪儿呢?庆元县相关文献终于露出了蛛丝马迹 。 光绪版《庆元县志》载有明初庆元令董大本建王应麟进士牌坊 , 竹口王氏族谱记载王应麟“晚隐竹溪”等字样 , 在民间还传有王应麟故居等 。 那么王应麟是否会选择庆元呢?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 , 庆元对元大都来说 , 是典型的山高皇帝远 , 比较安全 。 另从庆元县旅游资源普查得知 , 黄田镇良官田村龙头山庙建于南宋景炎年间 , 用“景炎”年号 , 可见 , 当时松溪、庆元等地依然在福州宋端宗的控制之下 , 老百姓有心思造庙 , 说明庆元等地远离兵戈;其次 , 庆元离宋端宗称帝的福州相对较近 , 便于权衡;第三 , 庆元在两宋时期人才辈出 , 代有贤人 , 儒学氛围浓厚 , 作为掌管两制的王应麟不会不知道;第四 , 王应麟精通《易》 , 也许会认为家乡的庆元府与这里的庆元县是冥冥之中的巧合;第五 , 温州都元帅府与庆元有一条便捷的商业通道——曹岭水道 。 有此五条 , 如果王应麟真在浙闽交界暂住 , 当首选庆元县 。
【爱历史】宋韵庆元丨王应麟隐居庆元竹口之迷
文章图片
林奕勤/摄
【爱历史】宋韵庆元丨王应麟隐居庆元竹口之迷
文章图片
黄田镇供图
清钱大昕始作《深宁先生年谱》 , 以家乘为主要依据 , 谬误很多 , 有些还系伪作 , 不足以采信 。 例如 , 为了说明王应麟是遗民典范 , 断章取义地选取王应麟自已写的墓志铭中的一句“其仕其止 , 如屋如图” , 硬把王应麟比成像唐末遗老韩偓、司空图那样完洁 , 而把有损王应麟遗民形象的“学古而迂 , 志一而愚”丢弃一边;把袁桷的曾祖袁韶误作父亲袁洪 , 袁家是四明望族 , 怎能混淆?袁韶是宋孝宗进士 , 相去远矣;把王应麟爵位故意拔高 , 说王应麟是鄞县开国伯 , 食邑九百户 , 而《四库全书.雪窗集》附录王应麟书“孙梦观书墓志铭”落款为鄞县开国男 , 食邑三百户;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 , 鄞县发生激烈的战斗 , 守将袁镛战死 , 人心惶惶 , 作为宋朝重臣的王应麟 , 岂能如此淡定地在堂上看看书 , 杜门谢客 , 这明显是不合时宜 , 有悖常理的 , 可见钱大昕说1276年“先生杜不出 , 朝夕坐堂上” , 纯粹信口开河 。 由此看来 , 钱谱及后来依据钱谱修改的多种王应麟年谱谬误较多 , 且有故意作伪 , 不足采信 。 还有许多专家及民间人士却以钱谱为依据 , 对王应麟在竹口隐居持否定态度 , 主要观点有两类 , 一类是认为把庆元府与庆元县弄混了 。 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 , 明初庆元令董大本 , 一个朝廷命官 , 怎么可能把庆元府与庆元县弄错?况且董大本任庆元令 , 时间是明洪武十三年 , 这时距王应麟去世仅八十六年 , 时间够短的 , 当时有足够的线索和证据证明王应麟的行踪 。 另一类就是认为庆元人攀龙附凤 , 依附先贤 , 我认为这也绝无可能 。 从上述分析来看 , 王应麟“不足称于遗老” , 也不是“四明文士”的代表人物 , 同时还颇受明儒非义 , 在元明时期是个声名不显的人物 , 作为明初庆元令董大本 , 没有攀附的动机 。 如果说是民间建王应麟坊而假托董大本之名 , 我们相信 , 村民可能会认祖宗 , 但绝不会冒认父亲或祖父(按时间推算 , 王应麟的孙子辈还在) , 因此 , 只要明初确实建有王应麟坊 , 就不可能是庆元人攀附名人 。 由此看来 , 王应麟隐居庆元竹口一段时间的可能性很大 。 同时 , 他的大儿子王良学于入元后第四年去逝 , 时年三十三岁 , 遗有二子 , 如果没有新的证据 , 那这一支留在竹口的可能性较大 。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 , 《宋史》中的“遁”不要过度解读 , 史家惜墨如金 , 其实就是逃跑 , 不会是释家的隐遁 。 至于王应麟最后的归宿 , 应该是在浙东四明山某地 , 不会是原来的故居 , 专家考证的王应麟墓也存疑颇多 , 值得商榷 。 从王应麟好友陈著写的祭文“前岁之除 , 去春之初 , 相看话旧 , 耿耿何如?”来看 , 陈著在王应麟去世前一年的年初去看过王应麟 , 这时 , 陈著已八十三岁高龄了 , 说明他们两人住所相去不远 , 陈著隐居于四明山 , 因此 , 王应麟隐居四明山的可能也很大 。 为什么宁波王应麟墓有疑点呢?从王应麟最亲近的人写的纪念文章来看 , 他晚年过着贫困的隐居生活 , 唯一的儿子王昌世给别人抄抄写写养家糊口 , 根本没有财力支持建造规模宏大的墓 。 他最亲近的学生袁桷虽然是“南士”中混得最好的 , 但王应麟去世时 , 袁桷才三十多岁 , 没有能力帮助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