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者的逆鳞 什么的逆鳞

心理学从不高深,它就隐藏在你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里,不管你发现没有,它时时处处在你身边 。就像荣格所言: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将其称为“命运” 。

逆反者的逆鳞 什么的逆鳞

文章插图
事件的复盘
昨天我去朋友的健身房洗澡,发生了一系列对话 。如果从头至尾挨个分析,可以写出一个系列的思考与感悟,今天我先复盘其中一个片段(前后大概三五分钟),谈谈我的体会 。
事件片段复盘:
我去朋友A的健身房洗澡,A问我:现在浴室换新柜子了吗?(上次我来洗澡时,A告诉我会把现有的铁皮柜换成木质柜子)
我回答:我一进来就先来找你,我怎么知道换没换?
A:哦,好的,那我待会问一下 。对了,你有袋子吗?柜子如果今天还没换,估计也快了,要不你今天洗完就把柜子里的东西收拾出来先放我这吧,等换了柜子再放回去 。
我嗯了一声,没说话 。这时,A到外面转了一圈,大概是去向工作人员询问柜子换了没有,工作人员说稍后回复 。
A返回,顺便拿出一个大袋子 。放在我面前 。
A说:待会你去洗澡,如果发现已经换了新柜子,那你放在柜子里的东西肯定就被工作人员收了,你可以去前台找他们要,当然,也可以找我,我帮你要回来 。如果今天还没换柜子,那你就洗完把东西收拾到这个袋子里,拿到我这先放着 。。
我不耐烦的翻了一下白眼,说:我是小学生吗?我需要你这样事无巨细的教给我该怎么做吗?难道我不知道如果东西没了去找工作人员要,还需要你教我吗?你刚才已经说过一遍,让我今天把东西拿出来,为什么还要再说一遍,你觉得我是老年痴呆吗?
A脸上虽然还挂着笑,但已明显尴尬和不悦 。
A笑着说:你这个人 。。。。
我说:我怎么了?难道我说的不对吗?你刚才已经说过一遍了,这时候,你只需要给我递过来一个袋子就够了,其他的话都是多余的废话 。
A:行了,别废话了,你先去洗澡吧 。(下逐客令)
说完A拿出手机开始做出进入工作状,显然不想再和我争论,也不想再和我交谈 。
【逆反者的逆鳞 什么的逆鳞】以上,是我们见面对话的其中一小段对话的复盘 。如果论前因,后果,包括我为什么语气不善(这一点在我说的时候我自己就已经觉察到了)其实还大有内容,今天我只就这一小段对话说说我的感受 。
逆反者的逆鳞 什么的逆鳞

文章插图
表达及效果之间的差异
1. A的表达:本意是关心,既跑前跑后落实柜子到底换了没有,又提供袋子,还提供应对步骤,在A的心里,他认为自己所说的一切都是善意的提醒 。
2. A的效果:造成我的逆反,得到了"回怼"的下场 。
3. 我的表达:本意是告诉对方不用过多的提醒 ,你说的我已经知道了 。但在自动化思维模式之下,我直接采用的是咄咄逼人的攻击模式表达我的意思 。
4. 我的效果:激起对方的情绪,认为我"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 。
逆反者的逆鳞 什么的逆鳞

文章插图
深层原因剖析
1.关于A的剖析
A的内心深处,既有对我的关心,更主要的是,对我的不放心 。当然,这个"不放心"首先是A自己未曾意识到的,其次,是A自己的投射 。A是一个事必躬亲,凡事思虑周全的人,在这类人以前的经验中,他自己的行为模式一定曾给他带来过正向积极的体验(例如考虑周全一般都会减少犯错的几率),所以A会无形中强化这种模式,习惯运用这种模式,在做任何事时都首先习惯考虑的面面俱到 。
在A的潜意识里认为,只有他自己是考虑最周全的,别人都是不行的 。在这样的潜意识支配下,他一般会有"过度担当"的表现,表现为边界意识不清,经常承担不属于自己范围的事情,搞得自己很累,但又自感"痛并快乐着" 。
为什么会有快乐?是因为A因为觉得别人不行,所以习惯包办替代,自己在包办替代的过程中获得了掌控感,也有可能获得来自别人的夸赞(这里面的别人,尤其是指一些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人),这些"正面"体验,则会无形之中强化他的行为模式 。最终造成"虽然累,但是觉得有价值感和成就感"的错觉 。
这类人,注定会收获一批"白眼狼"和"寄生虫" 。
正所谓吸引力法则,你是什么人,就会吸引相对应的人 。你是一个过度担当的人,就一定会吸引一堆白眼狼和寄生虫在你周围 。
事实上,A也确实如此,在A的工作中,他要求下属做汇报,但是他会自己加班做出大量的数据分析的模板,只需要员工收集数据稍作处理往里填充即可,但即使这样,他依然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因为这样简单的事情,员工依然会说"不会" 。我曾问过他,为什么不让下属自己制作表格,PPT等,他回答,他们不会 。就现在这么简单,他们还不会呢,更何况还要动用思维导图一点点梳理架构,不可能的 。
所以,A的员工全都是笨蛋 。当然在家里也是一样,家里的人没有人体谅他的辛苦,每个人都要他处理本该他们自己该处理的事情,包括他的亲戚也会各种要求 。在我认识他之前,他一直引以为豪,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直到经我提醒,他才逐渐意识到自己边界不清的问题 。
2.关于我的剖析
很明显,我是一个典型的显性逆反者 。
其主要特征包括言辞刻薄、易怒(易激惹)、容易故意/恶意歪曲事实——即逆反的异形表现之一:偏执、以及敏感(主要是对否定词汇/否定语气等涉及否定的敏感) 。
A重复性的表达和事无巨细的交代,给我造成了一个不经思索的自动化心理反射:你觉得我是傻子/我不会做这么简单的事/你在教训我(告诉我该怎么做) 。
在这个自动化的反应机制下,我的逆鳞马上炸起,进而直接进入攻击模式 。
这样做的坏处也显而易见:攻击引发对方情绪,容易制造矛盾 。
而我的情绪可以大体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对"唠叨"的逆反 。二是对"否定"的逆反 。其实两者并无本质区别 。唠叨本身就意味着过度提醒,而过度提醒背后是担心,而担心的背后,其本质仍然是否定 。换句话说,在"我担心你"之前,其实我已经预设了一个假设: "你做不到" 。这种不相信和怀疑,本身就是对被唠叨者的否定 。
对"否定"的逆反,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情绪,是对"否定"的恐惧 。因为在逆反者从小的养育环境里,尤其是在高评判的家庭里,家长常以不恰当的方式(挑剔/指责/抱怨)表达期望/不满/要求,这种"以否定对方的方式期待获得对方进步"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当一个人无数次的经验告诉ta,一旦出现被否定,伴随而来的一定是伤害体验,例如挨打/挨骂等惩罚性措施 。那么ta就会对"否定"变得异常敏感 。这种敏感,常会伴随泛化 。例如对语气、语调、细微表情等异常敏感,每一个细微之处处理不当,都会激发逆反,当然,也容易形成异化,过度自我保护,曲解他人意图,其本质,是出自对恐惧的本能的自我防御 。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很多人听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几句话,会激发一个逆反者严重的情绪 。这是因为,在当时,ta的"逆鳞"被触碰到了 。
逆反者的逆鳞 什么的逆鳞

文章插图
<碎碎念>
这段对话或者说这个故事,在昨天只发生了前后几分钟 。可以用电光火石之间来形容 。每个人在说话时,都没有经过思考,完全是凭着自己的自动化思维和旧的行为模式进行的 。
但哪怕是这么几分钟的对话,如果细细挖掘,其实也大有深意 。
坐在教室学习,学了半天,感觉自己有所成长 。我一直都觉得心理学没什么神秘,相反,还非常实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都会发现"时时刻刻处处皆心理" 。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一句话,你一直在受潜意识的支配,但你却误以为那是命运 。学习心理学,其实就是一个知道自己,探究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然后再推己及人 。
生活里处处皆心理,当学的越多,知道的越多,心境就越明朗 。修正自己,也就越来越容易 。
老师上课曾经说过,觉察即疗愈 。觉察本身,是一个体验、思考,再重新整合固有认知的过程,当然,若没有之前学习的"明",便不会有觉察的契机 。
昨天和另一个朋友吃饭,我们也好久没见面了 。我这位朋友也算是一个高认知,爱学习,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文艺女中年,吃饭聊天时说起家长里短,我无意中运用我所学的东西帮她看到事件背后的动机,成因,她对我大加赞赏 。她说,记得以前咱俩在一起聊天,其实也就是互相吐槽,而且还经常吵架,自从去年我和邻居那件事你帮我分析之后,我就发现你变化特别大,那次倾诉,我不但感觉舒服舒畅了,更感觉自己豁然开朗了,我感觉到自己的成长,还能将这些运用帮助别人 。今天再见你,发现你又精进了,真是感慨万千,而且,我真的感觉你变了好多,说话语气也平和淡定了,感觉大不同 。
但即使刚遭到老同学的表扬,紧接着在洗澡事件中,我就和A就有了一场不算愉快的对话(关于我们对话的全部,我之后再全面复盘,真的可以写一个系列),由此可见,成长之路,绝非易事 。
后来洗完澡后,因为一个契机我和A又做了深入的探讨和澄清 。但是A后来笑了笑说,大好的时光,何必把时间都浪费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面 。真的有必要分析的这么清楚吗?
我呢?还真不觉得这是鸡毛蒜皮 。往大里说,我们的成长和知行合一,就发生在这些鸡毛蒜皮之中,只有在鸡毛蒜皮中不断修行,我们才得以趋近完善,正所谓欲出世,必先入世 。往小里说,如果在"鸡毛蒜皮"中的"蒜皮鸡毛"的情绪中不及时化解和觉察,而将其压抑(更多的时候,是无意识的压抑),从而将其带入到潜意识,那么结果必然是,爆发不会在这件鸡毛蒜皮中,但一定会在另一件鸡毛蒜皮中 。
压抑,哪怕是无意识的压抑(例如觉得事情很小,不值得生气或分析),从来不是解决之道,哪里有压抑,哪里就有爆发 。只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及时疏导(自我觉察就是其中一项很好的方法),我们的心理才会更健康,也才能体会更多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